我有一段情啊
唱撥拉諸公聽啊
諸公各位靜呀心靜靜呀
讓我來唱一支秦淮景呀
細細呀 ?道來
唱給諸公聽呀
秦淮緩緩流呀
盤古到如今
江南錦繡
金陵風雅情呀
瞻園里 ?堂闊宇深呀.
——秦淮景
?提起這個電影,玉墨帶領姐妹們唱曲兒的畫面突然涌入腦海。世間的美有千千萬,在國破家亡的那場灰色硝煙里,她們雖一改往日雍容華貴,身著清一色學生服,卻依舊美到孤傲妖嬈。
?1937年12月13日,天空無淚。悲到盡頭,卻也能擠出幾縷苦笑來。
?日軍鐵騎自北一路踐踏而來,山河破碎,百姓浮沉。國軍因側翼遭襲,淞滬一戰徹底潰敗。戰火自大都會上海一路席卷向南,直指南京。
?潰敗之師丟盔棄甲,只憐我那幾十萬無法自保的民眾,憂心忡忡地滯留在所謂的“國際安全區”,懷揣著侵略者會放下手中的屠刀遵守國際道義的美夢,不自醒,亦不愿自醒。
?果不出所料,他們等來的,是一段充斥著血腥味的歷史。
?機槍、刺刀、活埋、汽油、炸藥……他們窮盡自己的些末智慧于屠戮的方式上。金陵古城的土地應是第一回像是這樣,被翻犁了一遍又一遍,卻只是為了掩埋那些無辜的國人。尸體身下的鮮血汩汩而流,石頭磯的滔滔江水為之染紅。安全區也無濟于事,獸欲盈腦的日本士兵完全不顧任何道義與規則,沖進了安全區便開始殺戮與奸淫。
?書娟的眼睛單純的沒有一點雜質。即使書娟看到了妓女們翻墻進入教堂,看到了李教官之死,看到了約翰和玉墨在大廳的多次談話。
?仿佛外界的硝煙與之無關。我又多希望真的與之無關。
?電影譯名《The Flowers of War》,有直譯為“城淪之花”,一群妓女,一群女學生,一個假神父,一個老兵。不想干的幾類人,掙扎。
?通篇概括起來極為簡單,一群妓女和一群學生躲在教堂,日軍要抓學生去“慶功”,妓女們挺身而出,代替了學生,商女尤知亡國恨,隔江絕唱《秦淮景》。
?開場便是熟悉的金陵方言。是那座紙醉金迷,縱使沉淪仍是高貴冷艷的金陵舊城。
?女學生和教父躋身于教堂,仿佛遁入一方凈土。
?與此同時,在硝煙四起,亂石碎瓦的黑白帷幕下,十四位風情萬種,艷光四射,雖身處動亂仍旗袍不亂的嫵媚女子,體態妖嬈,步履搖曳的走進了教堂。這是一種狂放恣肆的野性之美,盛開于紛飛戰火中,美不勝收。強烈視覺沖擊,頓時感覺胭脂味鋪面而來。
?哥特彩色玻璃的教堂布局同樣也造成了色彩沖擊,使死亡更趨于黑暗。
?一群拼死掙扎著的人們,舉著某種艷麗、華麗、濃麗的元素,從被壓抑被迫害的環境里往外猛沖。
?有缺陷的男主角,純粹只是為了錢才去教堂,帶著點痞子氣的他,在殺戮里清醒,從假扮神父到真的肩負起神父的職責保衛學生。人是會進步的,好在責任感可以蘇醒起來。
?而妓女與女學生間的沖突,更是故事的一大主線。“姑奶奶倒要看看你是哪里比我干凈!”互相看不順眼,從住所爭到廁所。但隨著戰爭的恐怖氣息不斷壓進,她們終是走到了一起,齊心協力,自然而然。
? 電影善于塑造傳奇,在戰場上更是如此。佟大為所飾演的國軍戰士們用身體來抵擋坦克,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中殊死拼搏。佟大為最后一個人面對著幾十位日本士兵的血性戰斗,民族魂屹立不倒,生生世世。
?秦淮頭牌玉墨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水蛇般的腰肢里滿是王朝末世的魅力,非常值得一提。“婊子無情,窯姐無義,終究是世間最低賤的下九流。”可有誰能知道她們背后的痛楚。十三歲前她也是個安靜純良的閨中少女,還接受著傳統正規的西方教育。本該成為明珠,卻因動亂變故而墮落紅塵。亂世佳人的百轉柔腸刻畫的淋漓盡致,秦淮商女的風姿展露無遺。
?“我們替你們去,替姐姐好好活。”絲毫沒有矯揉造作之感。究其原因,除了人性中善的一部分壓倒了恐懼,更多的興許是雖淪落風塵,嘗盡世間疾苦,骨子里的俠義卻沒變,一直沒變。
? 人性的璀璨令人欣慰,更令人敬仰。
?這個筆墨濃重的故事,這些各種姿態下綻放的美,在戰爭的殘酷反襯下,顯得格外崇高。
?堪憐脂粉真君子,敢笑須眉不丈夫。
?金陵女人,花開荼靡花事了,自成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