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應該很多人有和我一樣的經驗,突然在路上走著走著,覺得花兒特別美麗,草兒特別青翠,心情就亮堂起來了。
突然在路上走著走著,也想起了一些人和事,覺得很感恩,抬頭看到天空藍得澄澈。
人生這樣的時候有很多。
有些忘記了,不久后想起。
有些忘記了,可能永遠不會再想起,可是那有什么關系呢,雁過留痕,生命的白紙都由鐫刻變得豐富,每一筆其實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1
我現在對我外公的印象,最開始在我3-4歲的時候,我外公很愛玩麻將,有諸多同樣可親的麻友爺爺奶奶,我總站在麻將桌前看他們玩,為了好打理,我媽把我的頭發剪得很短,恨不得來個板寸,麻爺麻奶們也很疼我,會互相調侃,有一回我頂著新剪的寸頭,穿著我哥的一件掉了皮的黑色棉服站在麻將桌前,麻爺說,哎呀,阿木(外公的名字),你又添了個孫子。外公看向我,嘴邊往上挑了挑,眼角向下彎了下,皺紋有那么一點點,褐色的眼睛里平靜得出奇。
隔年,外公因病離世,我們相處的時間很少,但這個笑容在我腦海里存在多年,至今也無法忘記,從哥哥姐姐所述的故事里,七拼八湊有了外公的形象,這個笑容算是中心思想,奠定了外公在我內心存在的印象,就是溫和祥氣,很溫暖的一個瞬間,此后的人生中,無論多少歡喜悲傷,多少跌宕起伏,我總能想著這個笑得不那么開的笑容,滋潤自己,鼓勵良多。
2
大概小學2-3年級的時候開始看呼家將,到底什么契機我有點忘記了,以前看的是我爸的藏本,后來不知道誰借走了沒還我,現在我藏的版本是跟我叔叔要來的,同一個年代出版的讀物,一樣泛黃一樣有味道,一樣老舊,一樣讀來獨有的心曠神怡。
最打動的我,和記憶里最深的,是下冊里,呼延慶帶領兄弟姐妹們去北國尋找父親,歷史上的北國由多個小國組成,他們推舉了比較大的國家的國王耶律來當統領,類似于武林盟主,所以就有不臣服的小國的國王總想伺機奪統領權。
當時恰逢北國表面平靜但內里波濤洶涌的時候,剛好呼家將的到來成了一個導火索,看情勢上,呼延慶深知自己不得不戰,在幾個回合下,把敵方的領頭的國王金頭王打了下來。
原文里:呼延慶見金頭王被槍(古代武器的一種)挑了下,掉下馬來,呼延慶趕緊下馬一把扶起金頭王,作揖說:王爺,晚輩疏忽了,請您起來再戰。
金頭王愧不能自已,當下老淚縱橫,下令停戰。
所謂文學的意義,就是我們能從中汲取,人物的優秀品質,在各種生活環境下人性的耐受力,以及所傳遞給我們的正能量,那個時候我想的是,呼延慶真的是個大英雄,太大度了,乃大將之風。
年長后再讀,從文學的角度,呼延慶是個沒有任何負面缺點的人,像一張獎狀一樣,從里到外都是褒獎,這個文學人物顯然是比較扁平的。
但在過去的20幾年里,這個大度的舉動一直影響著我,幾乎貫穿了我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
我不知道,今天我的慷慨,豁達(純屬自夸,攤手)是否跟這個有關系,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帶給我的震撼,是我人生的恩師。
3
我們中學是寄宿學校。所以大家都是參加晚自習的。
我的同桌是個高個子,白白,瘦瘦的美女。
性情溫和,閃亮,如果用一種花來形容,我想到白色玉蘭。
我想寫一寫她。
那個時候大家都是備戰高考的,心情時常跌宕起伏,有一日晚課,我極度抑郁。事實上這跟任何人無關,換在現在來說,沒人有義務承擔別人的情感垃圾。
她問了我一句什么話,我記得我當時的情緒無處宣泄,我懊惱地吼了她一嗓子,大抵臉上的表情也沒好到哪里去。
我至今記得她的表情,她的眼睛迅速地暗了一下,轉過頭去,不到三秒鐘又轉回來,她說,我知道你很煩,但我知道你待會就會好的,有什么話你可以跟我說哦。
然后她轉過去開始翻書溫習了。
我內心的震撼和愧疚一起襲來。
我覺得她真的太了不起了。
當年我們相約著,她想考到云南的大學,因為那里四季如春,詩情畫意,我說我想考到北京,因為內心覺得首都是崇高的。
我們都懷揣夢想,后來她去了福州,我去了長春,都離我們的理想地兒相差得有點遠,但也過了人生重要而單純的幾年大學生活,人生就是如此,理想有時候就只能走一半。
后來我們漸漸失去了聯系。
人生有不同的階段,朋友來來回回,實在稀松平常。
我結婚的時候,見她來了,攜家帶口,我忙得沒時間跟她好好聊天。
但我很欣慰,她依然是年少時候的模樣。
暫且記憶如此,很多瞬間記得,有些以后會記得,溫暖,平和,將會伴我們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