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3》觀后感

榜樣精神在新時代榮耀綻放,在新時代展現了鮮活的風貌,榜樣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一、榜樣精神始于信仰

這些榜樣們都是我們共產黨人,都有堅定的信仰。有的同志,如支書朱仁斌同志也許曾經經商,有的同志也許不是專業出身,如翻譯家宋書聲同志,但是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是在關鍵時刻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或者是在組織需要時挺身而出。正是宋書聲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推動他夜以繼日忘我地工作。國測一大隊的任秀波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主動請纓,承擔沖擊珠峰峰頂的重任,在海拔7028米的一號營地,莊重地寫下入黨申請書。本來生活條件較好的李元敏被組織委以重任,來伊寧縣蓋買村——這個五年換了四任村支書的“地窩子”當黨支部書記,“我用我這顆心,我來換他們的心”,這是李元敏這名共產黨人最樸素的最原始的想法。可以看出,他們的榜樣精神,都是始于信仰,始于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只有有了這一信仰才有了“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決心。

二、榜樣精神印刻著奉獻

這些榜樣們都在各自不同的平凡崗位上無私奉獻。在山西的一個小山村里,賀星龍同志就是因為當時村民們為他積攢了3025元的上學學費,學業完成后信守承諾,回到了這片貧瘠的黃土地,成為一名鄉村醫生,上門服務,24小時隨叫隨到,并已在村里堅守了18年,為村民送醫送藥。北斗設計師王淑芳忍痛離開自己即將去世的母親,留下了人生的遺憾,因為“當時一個崗位甚至幾個崗位就一個人,而天上的衛星軌道和地面的停車場特別像,先到先得”。國家測繪一隊的任秀波在珠峰海拔7500米時突遭特大暴風雪,為了測到重力值,冒著手凍僵被截肢的危險,摘下羽絨手套操作十幾分鐘。這些共產黨員給屬于他們的時代印刻了甘于奉獻的精神圖章。

三、榜樣精神詮釋了水滴石穿

這些榜樣們都專注于自己的工作,沉淀出最美麗最香甜的果實。“翻譯家宋書聲工作結束后刻苦自學,逐漸精通了俄文和德文兩種外文,成為業務骨干”,幾十年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當時由他主持校印的兩萬多字的《共產黨宣言》,除個別修改外,一直沿用至今。他“整年整月整日地坐辦公室,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翻譯工作和理論研究,展示了“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因為“這是一個黨的重要的事業”。村醫賀星龍18年出診次數達17萬次,18年背爛了12個行醫包,騎壞了7輛摩托。北斗設計師王淑芳放棄當老總拿高薪的機會,轉崗到交通部繼續從事北斗產業化推廣工作,交通運輸行業的北斗終端從7.9萬套,增長到近600萬套。在1987年超導研究第一次熱潮過去后,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入長達20年的瓶頸期,一些人下海了或調整了研究方向,但高溫超導專業趙忠賢院士依然埋首工作,一如既往,“硬骨頭啃起來依然有味道”,這些使得中國科學家在超導研究中從最趕者變成領跑者。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