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透透氣

紅燈思維:遇到與自己不一致的觀點,第一反應是找理由反駁。

綠燈思維:遇到新觀點或不同的意見時,第一反應是:哇,這個觀點一定有用,我應該怎么用來幫助自己?

習慣性防衛,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會把別人對我們觀點的質疑,理解為對我們自己的否定。換句話說,我們常常不自覺把“我”和“我的觀點/行為”綁定在一起。

剛剛在簡書里讀到一篇《沒有建立這種思維,學再多都是白費》里,我和作者有一樣的困惑。雖然現在讀研,有大把的時間閱讀和思考,但我總好像走不出自己圍墻。之前在北大聽課的時候,我就有過強烈的紅燈思維,說起來比這種思維更加粗暴。當時課堂上,一個同學在分享羅蘭·巴特的觀點,可能教室比較悶熱,我對于這位同學的觀點是完全不感興趣,又覺得她中英文同時使用,呱噪無比。隨后抽出了耳機戴上,和這個教室完全隔絕起來了。

仔細的想想,那節課的課堂展示,老師是大加贊賞的。可是我呢,跑了大老遠,卻只是惹得自己傲慢的毛病又犯了,鬧小情緒。

當我遇到和我心意不符的內容時,會把它轉化為不滿的情緒。其實,我的很多同學跟我講過,讓我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有些試圖和我保持良好關系的人現在已經離我遠去了。我和媽媽的糟糕的關系,也是由于她常常說“我聽不進去人說話”。

我是一直處于習慣性防衛的狀態,尤其是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她說的話,都會被我當成是對我能力的質疑。長期以來形成的這種狀態,讓我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圈。和親人吵架——互相質疑、傷害——自責、愧疚、反思——壓力加重——為 避免吵架逃避對話——無法溝通,壓抑——追逼、吵架——難以自控,極度自責。

在遇到新的觀點或不同的意見時,我沒想過怎樣用它來幫助自己。因此,我的確還是一個小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