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 這是一首殷先生寫的七律,大概意思是這樣的:年輕的時候一到各種節日就比較喜歡瞎折騰,圖個窮樂呵,但是老了以后特么的折騰不起來了。可是感慨卻多了。不愿意按照傳統的習俗過端午了,就喝點小酒吃個花生米,祈禱平平安安的就得了。但看著絲絲白發爬上額頭,心里挺難受的,看著火紅的石榴花,艷麗的似錦緞一樣,開的一年比一年好,這差距太大了。在看看從古至今的圣人還是閑人,其實都一樣的,就好像齊白石和清潔工是一樣一樣的一樣兒,沒啥區別。因為歲月是一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誰都逃不過去時間流逝帶來的蠟炬成灰。齊白石也好,清潔工也罷,誰默默無聞,誰永垂不朽咱就不知道了。
? 大白話翻譯一下權當是扯犢子了,其實是想嬉皮一點點,撫慰一下內心的一點小憂傷,因為第三句的“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有點戳心。
? 這要從上周末回家探望父母說起,年初的時候,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的目標,但為了做的更好,又自己額外定了一個更高的目標。所以業績壓力比較大,一直出差接洽業務談合作談渠道,也沒時間回家探望父母,五一小長假也沒回去。上周日正好擠出一天趕緊回去看他們。因為馬上母親節了,接著就是端午節,我又要出差,這兩個節日期間,我都不知道會在哪個省,也不知道能不能回來探望他們。
? 上一次探望他們已經有2個多月余了,回來之前打過電話,他們知道我要回去,所以見到我和我兒子的時候,從他們的眼神和表情中,能深深的感覺到他們是格外的開心。我媽媽和面要給我和我兒子包餃子,可我兒子非要吃餅,其實我也想吃,但是沒好意思說。可我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還是把剛和好的餃子面放下了,重新和面烙餅。一種幸福感瞬間從心底升起,可能也只有在父母面前可以稍微任性一點點。
? 小黑、小白、小貓咪以及我和我兒子正玩耍的不亦樂乎的時候,四菜一湯外加油亮亮的餅已經好了,尤其是餅格外的搶眼,這讓我和我兒子都胃口大開,甩開腮幫子一頓"造"。因為開車,不能陪著我爸爸喝酒。所以很快就吃飽了,于是陪著我爸爸媽媽聊天,扯閑篇。
? 說話之余,仔細端詳了一下他們,的確又見老了,但他們當年真的是蠻養眼的,比如帥氣我的父親,當年一身戎裝,筆直的腰桿,濃眉大眼并且干凈利落,軍人的素質和風范,霸氣側漏。也或者我的母親,一臉的質樸與祥和,善良賢惠,看誰都是好人。可今年的父親發白又多了幾許,媽媽原來黑亮的發絲,明顯多了很多青絲,尤其是兩鬢斑白。再看看窗外院子里的月季,開的正艷,微風拂過,輕輕的搖曳著,和父母年邁佝僂的身子形成了巨大的對比,所以看到“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這句真的好戳心。
? 我點燃一支煙,在吞云吐霧中慢慢的把戳心的情緒隱藏起來,收回心神饒有興致的聽父親說陰陽平衡、辨證施治、身體其實也是一個小世界、一個好的中醫也許能治理一個國家,但一個管理者卻一定做不了中醫。聽著母親說飯要吃好、就好少喝、早睡早起、別壓力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