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所從事的職業是在消亡?還是在興起?

據資料預測:

正在消亡:制造業工業、白領、法律咨詢、保險計算、工程造價、司機、銀行柜員、編輯... ...

正在興起:藝術類的職業,畫家、音樂家、服務員、知識管理和個人規劃專家、講師、產品體驗師... ...

對標下,你現在所從事的職業是在消亡?還是在興起?

文:佳心有約

上面的信息,又蘊含怎樣的職業發展趨勢呢?

-01-

職業所面臨的環境在不斷的變化,首先這種變化體現在,我們所依托的組織,壽命在變短。

一家世界500強的壽命是40年,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則是2.97年,而一家中關村的小企業平均壽命僅1年。

身邊中小企業的老板再也不像5年前那樣得意忘形,敢夸下海口說,未來我的公司將能成為世界500強,現實卻是,今天他的企業因不借助時代的東風而破產。

而唯有那些曾經默默無聞在順應市場趨勢的老板,5年前白手起家,今天搖身一變成為億萬富豪。

這些真實的案例,在身邊卻比比皆是。

文:佳心有約

-02-

行業也在不斷的變化,沒有了邊界。

10多年前畢業的大學生,畢業考慮第一件事,就是根據自己的專業去選擇職業,然后找到相應發展較好,或者未來的朝陽行業。

而今天畢業的大學生,按照上述原則去找工作雖也比比皆是,但是也出現了另外一種的現象,不管不顧自己的專業,而是按照自己的興趣來謀求工作,或者畢業就創業。

前些年,畢業就失業的論調已慢慢淡出大家的視線,而畢業即創業則成了令人欣喜的時代宣言。

再看看在職場拼搏多年的老將們,更是將行業的邊界模糊到了不存在的境界。

曾經創辦過老羅培訓學校的羅胖羅永浩,2012年突然宣布開始做智能手機,錘子手機雖然說比三星和蘋果使用起來感覺有落差,但是卻是一款帶有情懷的手機。

文:佳心有約

-03-

新的職業形勢下,百姓大眾更加關注自己新的職業坐標。

之前大家的職業坐標是:行業、企業和職業。

這個職業坐標不難理解,如我們出席一些場合,如校友會時,總會說:我是從事房地產行業的,目前在**地產公司上班,擔任企業內部用戶培訓的管理工作。

而現在你會發現另外一種現象,微信中有各種的群,有寫作群,業主群,籃球群,乒乓球群,讀書群等等,這些群是我們的同行圈、同業圈、愛好圈,甚至還有粉絲圈。

我們職業坐標有了新的變換,有了自己的各種圈子。

古典老師在《超級個體》中就提到了現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新的職業坐標是:圈子、能力、個性(有的資料上顯示為特色)。

后續我們也有專門的文章去分享和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文:佳心有約

-04-

組織壽命變短、行業變化太快無邊界、更關注新的職業坐標。

因為這三方面的原因,我們的職業也越來越趨向于如下的三個方面:

理性變感性,需要有高感性能力;

跨界融合后會出現新的職業賽道;

新職業坐標系會越來越清晰。

未來創造出來高感性的企業或者業務,會更加受到社會的追捧,而依靠中間商、信息差、價格差的業務慢慢地而且正在衰落。

未來具備高感性能力的人才,也會更加受到社會的歡迎。

有資料表明,全世界最大的企業咨詢公司麥肯錫,1993年員工有67%是MBA,2003年員工只有41%是。

現在10年過去了,這個比例仍在繼續下降,那是哪些人填補這一高學歷人群呢?

是MFA(Master of fine art),就是藝術碩士。

麥肯錫意識到,他們的調查報告必須要用藝術的方式來表達,于是很多MFA慢慢替掉了MBA。

文:佳心有約

-05-

未來能夠被規范化的基礎體力,腦力活動也正在衰落。

1997年,深藍電腦打敗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

2016年,谷歌的阿爾法狗再一次打敗圍棋大師李世石。

2016年9月1日凌晨,百度拿下美國加州發布的無人駕駛拍照,成為全球第15家獲得無人駕駛測試牌照的公司。

富士康在2011年開始了百萬機器人計劃,已經有了近5萬臺可以獨立操作的機器人,他們的計劃是2020年實現30%的自動化。

這直接導致了近20萬人的失業,為什么?

因為機器人完全可以干大部分裝配的人的工作,而且無需宿舍、食堂,不會休息、不會跳樓。

這些機器人24小時不眠不休,也不會跳槽又不會抱怨,還不會要求漲薪。

這一個又一個實例無不顯示了越來愈多的工作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都會被各種各樣的機器所取代,這是一個時代的趨勢。

與此同時,不可避免就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面臨失業的風險。

那再看一眼,你現在正在從事或正準備從事的工作,到底能不能免受其難呢?

文章開頭援引的職業趨勢預測資料,也許沒有你目前在做的職業,但是對比如上的幾個趨勢,相信你一定會得出答案。

文:佳心有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