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不管我們身在何處,在內心深處,總有那么一個地方令我們魂牽夢繞,那就是故鄉。我的家鄉位于余姚市大嵐鎮,那是一個群山環繞、鳥語花香的地方,沒有工廠的廢氣廢水的污染,空氣清新,深呼吸,你會感到身心舒暢。因為是農村,自然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汽車的噪聲,有的只是早晨公雞的打鳴聲,犬吠聲,還有各種不知名的鳥叫聲;在那里,還可以用灶來燒飯,傍晚時分,家家戶戶的煙囪上會升起縷縷炊煙,那是吃飯的信號。這里的人大多都是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挑著擔,扛著鋤頭,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我的家鄉有一座古橋,名曰“圣仙橋”,據光緒《余姚縣志》記載,“大嵐山在縣南八十里,漢代,有劉綱棄官學道,攜夫人樊云翹師從白公,道成而飛舉于此”。后來山民即于此建祠宇,用來紀念劉綱、樊云翹夫妻倆?,F在在升仙橋的旁邊,就有倆夫妻從師的雕像。關于這座升仙橋,還流傳著許多傳說,在那里有兩顆百年古樹,相傳是兩個白衣女子化成的。在那里還修建了廟宇,不過我還沒有去看過,在廟宇修建之前,每一家都或多或少出了錢,所以這廟宇是村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而建成的。
此圖為升仙橋
放眼望去,山上布滿了綠色,一片片的竹林,里面藏著許多微微露出頭的竹筍,空閑的村民就會背著籮筐,拿著鋤頭,走進竹林,尋找竹筍,等歸來時,往往是滿滿的一筐。除了竹子,山上還會有茶樹叢,等到清明以后,就是采茶季了,不管是男子,還是婦女,都會拿著一個個麻袋,先是采摘小茶葉,一片一片的用手摘,等再過些日子,又會有大茶葉,這時候就需要用采茶機來剪了,我記得我在家鄉讀初中的時候,學校還會組織我們去采摘茶葉,在山上邊采茶邊聊天,現在回想起來也會覺得很有趣。采完回學校以班級的單位稱重,稱出來的重量是我們努力的見證。在這個期間,總會聽到茶葉機運作的聲音,還會聞到翻炒茶葉的氣味。長期生活在農村的村民,還有種一些花木,比如櫻花、紅楓、海棠來賺取收入,播種,施肥,除草,打藥水到最后的收獲賣出,都是人們用汗水換來的。
家鄉總是比城區涼爽一些,因此每當夏天來臨,就會有很多人往這里跑,來乘涼,來參觀。在傍晚的時候,搬出一個小矮凳,坐在院子里,喝喝茶,和鄰居聊聊天,看看天上的星星。如此簡單,卻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所憧憬的向往的生活,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燈紅酒綠,陪伴的是點點繁星,陣陣微風,十分自在。
在舟山我似乎沒有看見過雪,但在我的家鄉,每年都會下雪。好玩的是下雪之后,拿起鐵鏟鏟雪,天氣很冷,既能運動,又能把道路清理干凈,一舉兩得,有時候村里還會組織去道路上鏟雪,為別人開辟出一條道路來。
美好,是我對家鄉的全部記憶。她見證著我們的成長,將我們在這里發生的事情都保存的完好無損,不管走得多遠,家鄉永遠是我們最眷戀的歸宿,不管你身上有多少重擔,在走入家鄉前,都應該脫下,享受短暫的寧靜與釋然,然后才有更大的動力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當人生不容易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一處療傷的地方,“心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岸亦l則是那個棲息之地??傊?,不管你離家多遠,都應該記得,回到家鄉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