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我曾經寫過一篇題為《生命》的短文。在文章中我寫道——
汶川大地震給我們每個人都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感受、感想和感悟,我想,這正是大地震賦予我們的一份寶貴的財富,對此,我們不應輕視之,因為,這是我們用巨大的苦難換來的。那么,對于我自己,那份最強的感受是什么,那份最多的感想是什么,那份最深的感悟又是什么?
于是,我想——
寫下遺書的那15位勇士向著崇山峻嶺和濃云重霧,從近5000米的高空義無反顧地縱身一跳。是什么能夠讓他們如此視死如歸——只有兩個字:生命!
身先士卒的共和國總理,一位花甲老人不辭勞苦,不畏危難一連數日奔波在重災區,時而老淚縱橫,時而奮不顧身。是什么能夠讓他如此動情與牽掛——還是那兩個字:生命!
一位平凡的教師用他那文弱的身軀緊緊護住了自己的四個學生,毅然決然地在死神與孩子們之間將地域之門牢牢地關閉。是什么能夠讓他如此義不容辭——也只有那兩個字:生命!
在震后的近200個小時中,10萬大軍為一個漸行漸遠的可能依然付出著日益加倍的努力。是什么能夠讓他們如此不舍棄,不放棄——更是緣于那兩個字:生命!
哀悼三天,降旗三天,共和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以這樣的形式面對公民的罹難。在汽笛高鳴的那一刻是什么讓全國為之默哀——不容置疑地還是那兩個字:生命!
但是,我還想說:生命絕不只是在災難降臨的那一刻才開始寶貴,生命也絕不只是在懸于一線的時候才值得去珍惜;生命的尊嚴絕不只是在絕望的時候才懂得去敬畏,對生命的渴望也絕不只是在告別的時候才變得刻骨銘心。
就讓我們抱著對生命負責的態度一起來審視自己吧——
那一日復一日不良的生活方式,難道不正是堆積在我們周圍的瓦礫;那一波接一波沉重的工作壓力,難道不正是擠壓在我們身上的殘梁。盡管,它們不會讓你感到危在旦夕,讓你感到弱小無助,但它們的確是在嚙噬著你的生命。不正視這些又何談對生命的尊重,不重視這些又何談對生命的善待!
最后,我想說,我們在為挽救別人的生命而慷慨解囊之后,對自己的生命也不要總是過于“吝嗇”;在激勵別人珍惜生命而慷慨陳詞的同時,也要為自己譜寫一曲生命的贊歌。
以此,與眾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