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你都懂?別騙自己了!
作者:阿何
1
工作需要,我會經常在公眾號和簡書這樣的平臺發表文章。有意思分享的時候,每當我講自己總結出來的理念、道理的時候(這也是我認為最有價值的部分),下面就會很多人開始嚷嚷:“阿何老師,這些道理我們都知道,你能不能直接開始講實操技巧部分呢?”
無意去評論發表這些言論的讀者、聽眾到底是怎樣的出發點,又或者這樣的行為是否得當。我更多地在思考為什么總是有這么多人會覺得“道理我都懂”,事實真的如此嗎?
就像網絡上很流行的一句話“道理我都懂,為何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大家可能更多地去關注“為何還是過不好這一生”,但我則懷疑“懂得那么多道理”到底是不是事實。
那些我們自己覺得懂了的道理,真的懂了嗎?
2
其實,自小學開始我便發現“懂了”其實是一件看起來容易,事實上非常困難的事情。懂得他人如此,懂得道理如此,懂得自己更是如此。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和村里的小伙伴出去玩,結果他從樹上掉下來了,疼得直哭。站在一旁,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胳膊摔腫了,我也急得眼淚都出來了。
小孩子的情感都是非常單純的,看到好朋友疼,我自己恨不得能替他分擔痛苦。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感同身受,明白了小伙伴的疼痛。但事實并非如此,直到有一次下雨天我在奔跑的時候滑到,摔裂了自己左手的臂骨,我才真正明白了這種痛苦是怎樣一回事。這種自骨髓里透出來的,無論如何都止不住的,甚至讓人絕望的疼痛(對小孩子而言),除非親身經歷,只靠想象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體會的。
所以長大以后,倘若朋友遇到挫折、痛苦、傷心的事情,我很少再說類似“你的痛苦我都能感受到”這樣的話了。因為我非常清楚,即便是字面意義上的“感同身受”都是不存在的。你不經歷和TA同樣的事情,處在完全相同的處境,是不可能做到完全“懂得”的。當然,這并不是說朋友就不需要安慰和陪伴了,但這些行為之所以起作用,更多不是因為你懂得朋友的情緒,而是源自朋友知道你的關心。
你可以了解朋友的痛苦,但你絕對做不到懂得朋友的痛苦。
3
情感上如此,知識學習上同樣如此。
我的一個朋友在省內最好的中學任教,除了指導高三的學生之外,每周還要給初三的部分尖子生上兩節課。她是非常注重基礎知識以及方法論的人,所以在講課的時候花了不少時間進行這些方面內容的指導。但學生們并不領情,紛紛說她講的內容太簡單了,希望聽到更高深的內容。
因為前來上課的幾乎都是初三各個班級最優秀的學生,她一開始也真的認為這些學生確實不需要學習這些基礎知識了。但是通過幾次測驗,卻發現根本不是這樣一回事——即便是非常基礎的試題,還是大量學生犯低級錯誤。如果將基礎知識稍微演繹改變一下的話,則錯誤率更是顯著提高。
學生們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但事實上他們對基礎知識的了解僅僅是停留在最淺顯的程度上。這種懂得,既不全面,又不準確,更別談透徹了。
相信大部分人在讀書的時候都會有類似的感受:讀書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教材講的知識非常簡單,但一到考試就這道題也不會,那道題也不會。考完看答案解法,我們每一步都能看懂,會發現不過就是幾個簡單的知識點的組合而已。
思考點是:這種程度的懂得,真的能稱之為懂得嗎?
我個人的理解是:懂得這件事情也是存在程度深淺之分的。由淺到深,大致可以分為:了解、準確、深入、全面。到達后面的層次后,一個顯著的改變就是我們能夠用已經掌握的知識點,通過組合演藝去解決從未遇到過的新問題。
如果從字面意義來說,“了解”也可以稱之為“懂得”。但這種懂得,和到達全面程度后的懂得顯然完全是兩碼事。問題在于,大部分人停留在“了解”的程度,但卻對自己提出了到達“全面”程度的期望值。
4
知識學習如此,道理的懂得更是如此。
雖然現在體重仍然超標,但我確實有過成功減肥的經歷。通過那次經歷,我更加明白了“懂得道理”這件事情,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并且道理的懂得也是可以分成若干層次的。
肥胖會損害身體健康,我們應該努力保持自己的體重在合理范圍內。這樣的道理,我相信這個道理應該所有的人都明白。但是這種明白只不過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只有真正經歷過從超重到正常體重的人,才能感受到不同體重會對一個人帶來怎樣的影響。
以我個人為例,曾經我的體重達到過150斤,并且已經有了三高和脂肪肝的趨勢。那一段時間,通過幾個月的努力減肥,曾經減到120斤左右。然后我發現,體重的減少絕對不是數字變小,以及身體從不健康到健康這么簡單的事情:
首先我發現自己的精力充沛了許多,讀書學習的時候注意力很容易就能達到以前很難達到的集中程度;其次是有種“身輕如燕”的感覺,整個人仿佛卸下了許多重擔,做起什么事情來都效率更高了。更重要的是,我發現體重輕了還會影響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我變得更加樂觀和自信了。盡管還是生活在同樣的城市、街道、小區,每天差不多面對同樣的人,但我卻覺得自己面對的是全新的、更好的一個世界!
相信很多有過成功減肥經歷的朋友都會有和我類似的感受,而這種感受,沒有同樣經歷的人是絕對無法只靠邏輯思考或者想象就能體會的。
所以如果一個人從未嘗試減肥果,卻對你說自己明白“減肥會損害身體健康,我們應該努力保持自己的體重在合理范圍內”這個道理,對此我是一笑而過的。
但是,即便你經歷過,仍然還不能說真正明白了道理。在經歷之上,還有更上一層的“懂得”。
5
那次減肥成功后,我又慢慢胖了回去。有客觀的原因,比如工作繁忙,應酬眾多。但更多是主觀原因,比如我是一個吃貨,比如我缺乏鍛煉,等等。
通過成功減肥的經歷,我確實明白了減肥的好處。但沒有一直控制好自己的體重,是因為我沒有把這個道理融入到自己的本能中去。
之所以能成功減肥,我采用的辦法是嚴格的飲食控制和規律的運動。換句話來說,我是通過計劃、自控力以及堅持去實踐這個道理的。這樣就存在一個問題:計劃總是會被變化打亂、自控力總是會隨著時間波動、堅持總有中斷的那一天。所以,這些辦法仍然無法讓我在更大時間尺度范圍內一直保持健康的體重。
這樣我又對道理的理解又上升了一個層次,開始明白只依靠“經歷”還是不夠的,必須將道理融入到自己的本能中去才行。
想要將事情長久堅持下去,只依靠自控力是不行的,最好的辦法是將它固化為本能(稱為習慣也行)。需要自控力才能堅持的事情,會持續地消耗我們的心力,而每個人的心力是有限的,注定了這種行為不能持久。而本能則是我們做事情自然而然的方式,不消耗任何心力,可以很輕松一輩子做下去。
就比如呼吸是我們的本能,所以呼吸是不需要堅持的,也不需要我們的意志力,自然而然就可以一直做下去。
到達將道理融入到本能的階段,我們才能真正稱為“懂得”。這個道理其實古人就非常明白了,王陽明曾經說過“知行合一”,某個角度看就是同一個意思。
6
“道理我都懂,為何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很可能事實的真相是:我們其實真的還沒懂道理,一切都是自己以為。
作者阿何,青年作家,簡書簽約作者,職場充電寶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