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到底有何寓意呢?

宮崎駿一直提倡青春勵志,通過他的刻畫也不難看出這一點,不僅以動畫的形式揭露出當時社會上存在的問題,能夠深深吸引人,觸動人心,還可以當作心靈雞湯。

宮崎駿老師也是一個十分具有想象力的人,所有的劇情都是有所呼應、照應的,看過影片的觀眾應該知道,電影中根本沒有出現過毫無意義的片段。雖然《千與千尋》整部作品的時間很長,但絲毫沒有讓人覺得有一種打發時間的感覺,畢竟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以下我們就來說說《千與千尋》的寓意。

《千與千尋》中也描繪著許多精通各種法術的仙人,而且里面也融入了許多西方的科技水平,比如西方的火車。

這也很好地將當時日本的發展能力與西方的發展進行對比,觸及人心。整部影片中主要的角色只有5個。但這5個角色其實是寓意著5個事物。不難理解。

湯婆婆就是象征著西方的科技水平。

她負責管理類似一個大工程廠的“油屋”,需要很多人的配合,不停地運轉,從而保證最后的成果,相當于每個人都在各司其職。

同樣影片中還有一位錢婆婆,她是湯婆婆的親姐姐,只是她生活的環境在森林當中,生活環境很簡樸,錢婆婆更是象征著日本的農業水平,她的工作方式與湯婆婆相比是完全不一樣的,二人的關系也并非十分的友好,可影片很好地展示出了日本當時的發展狀況。

當大量的西方文化引入到日本之后,日本遍地都能看到西方的影子,農業也是因此受到了影響,影片中也很好地展示,正是通過湯婆婆與錢婆婆的對峙可以展現出這一點,因此日本其實是擁有著兩種文化差異在其中。

白龍代表著日本這個國家

起初他為了學習一些魔法技能才來到了湯婆婆的身邊,其實魔法就是代表著日本的工業文明,但是深受西方文化的不斷灌輸,導致白龍在“油屋”學習的過程中走火入魔,到最后都無法認清自己究竟是誰。湯婆婆命令他去偷取錢婆婆的印章,無非就是暗示著擁有西方思想的日本工業想占據擁有傳統思想的日本農業。

無臉男代表著當時的日本群眾


日本地理位于東方,然而整個國家卻早已融入了西方的思想制度,可對于西方國家來說,日本并不是真正的西方國家,而是受到兩種思想沖突無法化解的國家。正是因為沒能將這兩種文化好好的理解,消化。片中的無臉男后來也是戴上了面具,變得麻木無知,后來在“油屋”不斷地吸取,變成了一只可怕的怪獸。這也是宮崎駿想表達的不能盲目吸取,否則物極必反。

胖娃娃代表日本年輕人


湯婆婆十分寵愛他,由于受到過度的寵愛,使寶寶無法變得自立,連站立行走都是比登天還要難的事,宮崎駿老師也是通過這樣的情節揭露出當時日本年輕人少爺氣派,無法自立、難以成長的樣子。

其實在當時的社會上,日本的經濟并不是十分發達,大家都是處于安于現狀的那種生活狀態,如果不是千尋及時地將大家引入正規,想必后果都會像無臉男那樣變成一個個怪物。

武士對于日本的文化來說是有很高的地位的,武士并不是所謂的“武夫”,而是那種文武雙全的形象。

但在明治維新時期之后,武士基本上都消失了,武士從很高階的地位變成了普普通通的百姓。這一文化的消失其實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在這之后日本開始重視商業發展,大家都把精力投入到事業上、如何去獲取更多的利益上,可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事,就是道德禮儀。

《千與千尋》中也很好地展示了這一點,直到最后連青蛙都開始喜歡了金子,這個社會變了。

畢竟有著儒家思想的傳輸,日本并沒有變得十分不堪,還是有一些人保守著這種節操,從而慢慢地引導大家,使這種欲望轉換成了一種奮斗的動力,直到最后日本成功轉型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發達國家。

總而言之,《千與千尋》是一部能夠反映真實狀態的佳作,尤其是以動畫的方式來展現,這很吸引觀眾的眼球。

不論我們去做什么事,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初衷。我們可以去從別人身上吸取到精華,但不能轉變成那個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何況是國家呢?其實這也應當是宮崎駿老師所想表達的真正的觀念。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