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還不是你的好友,是否通過認證?

1

“熟嗎?不熟嗎?那就互刪吧”

昨天我還在上課的時候,朋友R給我打了個語音電話,我掛斷后,給他回了一個微信,我說我在上課,他回了一個嗯。

下課回到寢室,我收拾好一切,開始給R回微信,我說,找我干嘛咧?

他說,我想罵罵你。

我感到有些奇怪,心里細想著這兩天發生的事,說過的話,終究不得答案。于是我就問他:我怎么你了?

他很快的發來兩句話:其實我就是想你了,想和你聊聊。

我是個很喜歡和朋友開玩笑的人,但同樣我也是個有原則的人,不開過分的玩笑。

他這話一說,加上心情特別好,我就很想逗一逗他。

行動勝于想象!!!事實上,我也真的這么做了。

我說,我們很熟嗎?

屏幕那一方的他發來三個問號,我們不熟嗎?

此時我的內心毫無波動,甚至還很想笑。我發了一個斜眼笑的表情,熟嗎?

他發來三個字:互刪吧!!!

我發了一個白眼,打算轉移話題:我跟你說喔,我今天中獎了。

他回答:你說吧,說完再刪。

我有點生氣:你都要刪了,我還告訴你干嘛咧。

在我準備發個“損色兒”的表情給他后,信息已經發不出去了。

我徹底怒了,點開他的頭像按了刪除。

當時我的內心還存留著一絲期盼,想著他刪了我微信,但是我和他的微博還是互相關注的。或許是因為我這個自以為不過分的玩笑對他來說有些過分了呢?

沒事,你要理解,畢竟是你錯在先。我這樣安慰自己。

我懷著期待打開微博,就是那么一瞬間,粉絲從244變成243。我仍舊不死心的從我關注的人里找尋他的蹤影,直到看見我倆的微博從互相關注變成已關注,我徹底放棄。

2

緣分真的是件很奇妙的事情

我和R相識偶然。

作為一個21歲卻仍處在青春期中的女孩,無疑會對青春產生迷茫。各種各樣的牢騷:這個老師上課又不按課本講,學期末怎么考試?掛科怎么辦?我學的這個專業有沒有用?以后進入社會是干什么的?

每天沉浸在自己悲觀的情緒中,感覺人生很迷茫,沒有光亮。

電影《青茫》上映的那天,我和室友組團去影院看。臨近開場,我聽到后座的一位妹子說:某某,你看過青茫這本書嗎?我建議你看一下,很勵志,特別適合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

電影散場后,回到寢室,我打開百度搜索《誰的青春不迷茫》確是好評如潮,當下便去某寶下了單。

因為電影《青茫》我買了第一本青春系列的書籍,從而認識了劉同,成為他的讀者粉絲并把他當做我奮斗的目標。

為了更好的了解偶像,我關注了他的微博,然后在他微博下開始評論留言。

我與R也因此相識。

我們認識的那一天,同哥發了一條微博,我在下面評論說:因為你,我要努力成為優秀的人。

緣分就是那么的奇妙。R從上千評論中選中了我。他給我發第一條私信,說:我看了你的微博,你也喜歡寫作?

我答:是的。

好一會兒他才回復,說:寫的不錯,你很優秀。

我自己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知道他是在鼓勵我。我很禮貌地回了一句:謝謝,你寫的更好。

我們互粉吧,他說。

我說,好。

然后,我們聊了很多,從問我是什么時候喜歡上同哥的到他第一次從西安坐高鐵去鄭州參加獨木舟葛婉儀的簽售會,一件接著一件聊,慢慢的,從陌生到相識,從相識到熟悉,從熟悉到無話不談。

很晚了,早點休息吧。他說。

我說,好的,你也是。

他說,加個微信可以嗎?

可以啊,我說。

我不會輕易的和不認識的人加好友,哪怕在微博或者其他場合聊的火熱,都不可能。當我毫不猶豫的把微信給你時,說明我當你是朋友。

3

他的鼓勵會讓我開心好久好久,宛如茫茫大海上失去方向的航標沖破迷霧,重新找到行駛的方向。

和R成為好友后,他總有講不完的故事,我很喜歡和他聊天,因為他幽默風趣,總是能在不經意間帶動聊天的氛圍。明明是一件很倒霉的事情,他只用兩句話就能令你展顏。

上大學以來,我第一次接觸寫作,很多時候我都在為有素材卻不知如何下筆而頭疼,花了很久寫出來的文卻是那么的不堪入眼。心情煩躁,我就會問R:為什么我總是寫不好,總是寫的那么爛。

他說:寫作是長久性的,靠的是日積月累,速成是不可能的。你才剛接觸,慢慢來,不要急,有時間你可以多看看書,閱讀提高了,寫作也不難的。

聽了他的話,心里仿佛有股清流沖洗了剛才的煩躁,變得清麗許多。突然想起他曾經說過,他之前的文章有在報刊上發表過,還拿到過人生中第一筆稿費。于是我有了一個想法,說道:我覺得你寫的很好哎,要不以后我寫的文,拿給你你幫我修改一下吧?

不知道是在謙虛還是真的幫不了,他拒絕了我,說:我寫的也很爛。

我窮追不舍,哪有,你寫的真的很好,比起我寫的像shi一樣,你的堪稱佳作。

他還是有些拒絕,最后在我勸說硬泡下,松口。

自此,我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會預先發給他批閱好,然后再發朋友圈或是公眾號。偶爾有寫的好一點的文章,他會加以肯定,說:你這次寫的很好,沒什么要修改的。恭喜你,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他的鼓勵會讓我開心好久好久,宛如茫茫大海上失去方向的航標沖破迷霧,重新找到行駛的方向。

4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四天前,R還高高興興的給我發了一條信息,說:蘇蘇,我讓我朋友給你帶了吃的喔,你是不是很開心呀(一個大笑的表情)。

從認識他,也沒和我說過他有朋友在南京啊?我將心中的疑惑道出:你朋友?

嗯,他說,我有個朋友在南京武警總隊當兵,前些天回來探親,今天要歸隊了,我讓他給你送過去。

心里很暖,但為了不讓節操碎一地,還是要裝一下的:你怎么變得對我這么好了?

他發來一個嫌棄的表情,說,臥槽,我哪里對你不好了,你這個瓜批(方言,神經病的意思)。

我哈哈大笑。

很多時候,我和R有著閨蜜間無話不說的情分,也有著一言不合就冷戰的矛盾。多少次,我們因習慣性的口頭禪引起不必要的爭吵。

貝多芬說過:友情是基于相近性情的結合。

結成友情的原因有很多,有出于自然,有出于契約,有出于自身利益,有出于共同志趣。我和R出于自然,也擁有共同的志趣,卻始終性格相差太多。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有一次,R問我:我們是不是朋友?我說當然了。他說那你借兩百塊錢給我吧,我生活費用完了。我當時并沒有多想,但是卡里又只有一百塊,我跟他說:你把你支付寶賬號給我,我卡里只有一百塊了,你先用著。他說好,然后把賬號發了過來,我便把錢給他轉了過去。本想告訴他一聲,卻發現他拉黑了我。通過支付寶他給我發來一條信息:哈哈哈,信息是不是發不出去啦,因為我拉黑你了。

我很無語,發了一連串的省略號過去。

意外的,他把錢轉回給了我。

我就是想考驗一下你是不是真的把我當成朋友,他說的理直氣壯。

我發了一句呵呵,然后好幾天都沒有理他。

很多人都喜歡用借錢這個理由去衡量友情,愿意借給你的就是朋友,找各種理由推脫的就是不愿意借的,那便是過客。曾經我也這么做過,但是后來想想,友情是無價的,怎么能輕易用金錢去衡量呢?

我不是一個好說話的人,但對待朋友,我會盡我所能去做好。在友情這個界限里,我唯一不能容忍的就是把我由好友變成陌生人。即使若干年后,我們在某個地方相遇,我不會上前打招呼,畢竟我們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