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看完了這書,作者全篇的議論與觀察面相當獨到,可能很多人都不會去以這樣的角度來思索這個金融無處不在的世界。
這本書論述的時間跨度達到兩百年之久,很多的事件看起來如同小說一般引人入勝。雖然很多是從歷史表象來進行推論,但可以看到這些推論所要回答的問題本身就充滿謎團,所以也不失其作為真實答案的可能性。
雖然不是所有的銀行家都如此陰險,但只要銀行家是個人,那么對于利益的追求恐怕就是難以避免的,加之其所從事的行業本身就一直在做著這樣的事。銀行如何獲取收益,就是放貸。即便這種放貸形勢可謂是五花八門,但最根本的就是放貸,獲取利息收入。所以如果沒有貸款需要,銀行自然也就會沒落。銀行家自然不甘只做小生意,要玩就玩大的,而債務貨幣,也就是現代貨幣給他們提供了這種可能性。原因很簡單,紙幣制造相當之廉價,沒有金銀那樣的開采難度。制造的廉價性恰恰是惡性通脹的罪魁禍首。通脹會使財富向少數人迅速集中,而這少數人自然毫無懸念就是擁有貨幣發行權的人了。
戰爭以及各種現象的背后是對銀本位和金本位的相繼抹殺,大力推舉債務貨幣,最終受苦的自然是數量龐大的普通百姓了。那么百姓如何與如此強大的對手抗爭來獲得自己應有的權利呢,從本質出發,作者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恢復金銀本位制。這樣才能逃過國際銀行家們對全球的殘酷剝削,人民才有財產自由,才有話語權。究其原因,金銀的開采并非如同債務貨幣般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所以國際銀行家門想從這上來制造吸血通道的難度相對要大得多。
我很欣賞作者的審視觀點,讓我了解到了一些現象的內因。但同時對于結論,我以為恢復金銀本位恐怕很困難,畢竟人們的生產力由于工業化比過去大大提高,如果用金銀來做貨幣,那流通起來就相當不方便了。加之其實緊縮與通脹依然存在,就看勞動成果總量與金銀熟多熟少了。相反如果能運用合理的策略來引導貨幣健康穩定地發展,那真是兩全齊美之事,但這需要所有貨幣發行者有著強有力的信譽與自我約束能力,這應該算得上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