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外賣是怎樣的

文/張佳瑋

吃外賣這件事,很容易讓人上癮。比如中夜要吃東西,念頭一閃,想到要下廚起火、備飯煮菜,就懶得動彈;要披衣起身,摸黑出門找館子,更想算了;趕上冬天,霜雪橫飛,就會告誡自己“晚上吃東西多不健康啊,不要啦?!彼猿鋈コ詵|西,我和女朋友若兩個人,得彼此勸勉,才鼓得起勁來;有一個人懶,就寧可餓一陣子??墒墙型赓u,那就毫無勞動成本:身不須動,腿不須抬,只打個電話,等一會兒,寒夜叩門,一開,吃的東西就來啦!——誰能抵抗這點誘惑呢?我在上海時,出去吃館子若吃好了,就會得寸進尺的問:

“有外賣送么?”

北京辦奧運會那年,有個南京阿姨,帶著女兒女婿,在小區對面街角開著小門面,賣鴨血粉絲湯、湯包和三丁燒賣,只限白天,晚上鋪子歸另一家,換幾張桌子,擺成小火鍋店。

秋冬天去吃粉絲湯時,常能見滿店白氣,細看,都是阿姨在給一個個碗里斟鴨湯。鴨血放得料足,鴨腸處理得鮮脆,鴨湯鮮濃,上桌前還會問:“要不要擱香菜?”——香菜這東西有人恨有人愛,愛的人聞見香菜味才覺得是吃飯,恨的人看了湯里泡的香菜如見蜈蚣,是得問清楚。

她家的湯包,皮很薄,除了一個包子收口的尖兒,看去就是一疊面皮,趴在盤里,漾著一包汁;咬破皮后,湯入口很鮮,吃多了不渴,肉餡小而精,耐嚼;整個湯包很小巧,湯鮮淡,跟無錫、蘇州的做法不一樣。我問阿姨,說是老家做法;老家在哪?南京、淮安、南通,跑了好幾個地方呢……三丁燒賣,其實就是糯米燒賣,里面加豆腐干丁、筍丁和肉丁,糯米是用醬油加蔥悶過的。這兩樣主食都頂飽,配熱鴨血湯,冬天吃完,腸胃滾熱,額頭見汗,心直跳。

這家剛開店時,不送外賣,因為老板娘管帳備湯,女兒跑堂雜役,女婿預備湯包和餃子,只應付得來店里。開了半年,雇了個學徒幫著照應店里,老板娘女兒——因為跟媽長得一模一樣,我們叫她小老板娘——就騎著輛小摩托,給街坊送外賣了。

有位鄰居邊喝湯,邊問起過:這店鋪,有老板娘,有小老板娘,有小老板娘她男人,那么,有老板嗎?小老板娘邊端蒸籠邊看她媽,老板娘就用南京腔說:沒老板!死掉了!死在南京了!!

我在家附近購物時,看見一個湖北館子,貌不驚人,灰撲撲像個沒睡醒沒洗臉的坐班族,只門楣上“熱干面”觸了我情腸——我在武漢戶部巷吃過兩次熱干面——于是推門進去。店堂不大,略暗,老板和桌椅一樣方正、色黃蠟、泛油光。但端菜上桌,才覺得人不可貌相。

熱干面,煮晾得很像樣子,面筋道,舌頭能覺出芝麻醬的粗礪顆粒感,很香。

一份豆皮,炸得很周正,豆皮香脆,糯米柔軟,油不重,豆皮里除了常見的筍丁、肉粒和榨菜,甚至還有小蝦肉碎,咬上去脆得“刺”一聲,然后就是口感紛呈,老板說是“為了上海客人愛吃”。

一個吊鍋豆腐,用臘肉燴豆腐干,豆腐先炸過,表面略脆,再燴入了臘肉風味,汁濃香溢。

吃完結帳,老板也不好意思似的:“店里環境是不好,不過我們有外賣!”就給了我一張名片,指指電話號碼。

以后我打電話叫外賣,有時會這樣:

“今天要一個豆皮,一份熱干面……還有什么?”

“有糍粑魚、粉蒸肉、吊鍋豆腐、玉米湯、武昌魚、辣子炒肉……”

“那要一個粉蒸肉,一個吊鍋豆腐、一個玉米湯……”

老板便打斷我:“這么多,你們兩個人吃不掉!聽我的,一個粉蒸肉就可以了,我再給你配個?!?/p>

“好。”

送來了,老板隔著塑料袋指:

“這盒里是粉蒸肉,這盒里是豆皮,這盒里是熱干面……這瓶是綠豆漿?!?/p>

“綠豆漿?”

“嗯,我自己弄給自己喝的,很清火!很好喝的!”

“你菜單上沒見過這個啊。”

“嗯是,我自己做的。還有這盒里是洪山菜薹,我給你炒了下?!?/p>

“這個你菜單里也沒有?!?/p>

“沒法供,這個我老婆從武漢帶過來,我們自己吃的。賣,一天就賣完了?!?/p>

“那怎么算錢呢?”

“你們老叫我家的,這兩個算我送的。”

宋朝時,中國人普遍由一日二餐變三餐。吃得多了,老百姓不及下廚,像都城汴梁這樣的繁華風雅所在,就流行宵夜外賣。叫了宵夜,熟的店鋪就拿食盒、掌燈籠,穿街過巷送來,杯盤俱備;如果再熟一點,餐具和食盒都能留在府上過夜,白天再來拿。我跟若說起這個,就饞。饞好吃的,也饞這股子信賴勁兒。

什么樣的外賣最好吃呢?若的答案是:不用走到店里去吃的,都好。你想啊,掛下電話,須臾之間,有人敲門,熱騰騰吃的。一白遮三丑,一熱抵三難吃,尤其是冬天。

入夜之后,小區右手邊的丁字路口,會停住一輛大三輪車,車上載著爐灶、煤氣罐、鍋鏟和各類小菜。推車的大叔把車一停,把火一生;大媽把車上的折疊桌椅一拆開,擺平,就是一處大排擋了。你去吃,叫一瓶啤酒,揚聲問大叔:“有什么?”大叔年紀已長,頭發黑里帶白,如墨里藏針,但鋼筋鐵骨,中氣充沛,就在鍋鏟飛動聲里,吼一聲:“宮保雞??!蛋炒飯!炒河粉!韭黃雞蛋!椒鹽排條!”“那來個宮保雞?。?!”“好!??!”須臾,大媽端菜上桌,油放得重,炒得地道,中夜時分,噴香撲鼻;如果能吃辣,喝一聲“加辣椒”,老板就撒一把辣子下去,炒得轟轟發發,味道直沖鼻子,喝啤酒的諸位此起彼伏打噴嚏,打完了抹鼻子:“這辣勁!”吃完了,都是滿額汗水,就抬手問大媽:“大媽結帳!——你們有外賣沒?”

大媽搖搖頭:“沒有??!忙不過來!”

——于是,你要吃這大排擋,只能半夜出來。有時生意太好,你得買了回家;要在當地吃也行,自己帶張報紙,墊在馬路牙子上,捧著飯盒吃。

——老板做菜,手藝有點兒機械。幾樣招牌菜千錘百煉,都做得好吃;但如果有人提非分要求,比如,“老板,韭黃炒雞丁!”老板就皺起眉來,滿臉不耐,最后粗聲大嗓說:

“那樣炒沒法吃!”

2010年世博會期間,上海整治市容,這個三輪車大排擋隱匿了一整個夏天。街坊們喪魂落魄,到晚尤其無聊,連小賣部老板都抱怨:“我們啤酒都賣得少了!”倒不是三輪車大叔手藝獨到,說來他的做法,無非大油大火、猛料重味,吃個痛快,家常也能做;但主婦們不樂意,“吃這么油,孩子怎么辦?做飯可不單為你一個人?!庇谑浅藳鰰r,眾街坊食不甘味的坐一起發牢騷。水果店大叔邊撥弄自己的貓,邊搖頭:

“讓我們少吃油鹽,說是活得長;可是不吃油鹽,活得長有什么樂子嘛!”

轉過兩個季節,要過年了。街角賣炒栗子的老板換了地方,開年換別處經營,鋪位被新人承了。開店那天,來了輛三輪車,到地方,一個頭發墨里藏針的身影,把煤氣罐、爐灶一一躉在地上;街坊們看直了眼:三輪車大叔回來了,還有大媽,外加兒子兒媳。大家奔走相告:“租了店面了!不走了!”大叔照樣管炒,偶爾兒子接手;大媽管帳;兒媳和兒子輪流跑堂和騎三輪車送外賣。乍開店那幾天,趕上年下,生意大好,大叔經常邊炒邊接電話。經常打電話去:

“哎,我要一個……”

“曉得了曉得了,宮保雞丁和蛋炒飯!”

“對對!”

“好掛了!”

每逢這時,我就知道,大叔正忙得熱火朝天,嗓門都啞了。

那是2011年一月的事。若回重慶過年去了。我留在上海,預備到年下再回無錫。這天上午,給街角南京阿姨鴨血湯家打電話,接電話的是小老板娘。

“啊,你呀,兩碗鴨血湯一籠湯包一籠燒賣加辣加香菜是吧?”

“一碗鴨血湯就好,不加辣。”我說。

“啊,你女朋友不在呀?”

“回家過年啦?!?/p>

“好好,一會兒到!”

一會兒,門鈴響。我去開門,見一位陌生大伯,一件像是制服的藍外套,略駝背,一手提著冒熱氣的外賣,一手就嘴呵著氣。看見我,問:

“一碗鴨血湯一籠湯包一籠燒賣加香菜不加辣對吧?”一口南京腔。

“是。”

完錢,大爺看看我,微微彎腰,低了一下頭:

“謝謝您啊,一直照顧我們家生意?!蹦暇┛谝?。

我也不知道該回什么,就也彎彎腰,接過外賣盒來,“謝謝您了。家里,都還好吧?”

“現在算是好了!好了!”他很寬慰似的說。

我到現在也沒想明白“現在算是好了”是什么意思。

我買的火車票是年三十黃昏。那天上午,事都忙完了,我在街上溜達,意外看見三輪車大叔家的兒子,載著一整三輪車的飯盒,給西瓜店、羊絨店、CD店、報亭老板、小學傳達室看門大叔,一一送。我有些愣,招招手。

“你們白天也送???”

“我爸說,過年大家都回去了,但大家還要吃飯的;我們就送今天一天?!?/p>

“你們回家去過年嗎?”

“我們把家安這里了,就在這里過年?!?/p>

那天中午,滿街都是三輪車大叔大油重料的韭黃雞蛋、宮保雞丁、炒河粉、蛋炒飯味道。街兩旁商鋪不回家的老板們,搬著椅子,一條道坐在街旁,翹著二郎腿,吃得稀里呼嚕聲一片。我都看饞了,就溜達到丁字路口,看大叔使大鏟在大鍋里,乒乒乓乓的炒得山響。我放大嗓子喊一聲:

“大叔,要一個……”

“宮保雞丁和蛋炒飯是吧!我知道!”

“好!”

我跟若說:最好吃的外賣,就是你叫了,老板能記得。這點子會心默契,比暖和的外賣還動人。

2012年秋天,我離開上海,到了一個沒什么外賣宵夜可吃的城市。隔了一年,我回上海過夏天,為了方便起見,在離原住處甚近的酒店訂了房間。到晚上,我和若都餓起來了。

“去吃飯吧。”

“不知道店還開著沒?!?/p>

“打電話去問問呀!”

這才想起,手機里還有個存了一年沒撥的外賣號碼。

我撥了湖北館子的電話,電話響了兩下,被接起來了。

“現在還開店嗎?”我問。

“開的?!?/p>

“那要一個豆皮,一個熱干面,一個粉蒸肉,一個糍粑魚,我一會兒就到,菜先炒著吧?!?/p>

“好。”

對面應了一聲,隔了一會兒,很溫和的補了一句:

“回來啦?”

“是,回來啦?!?/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732評論 6 53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214評論 3 42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781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588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31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699評論 1 327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98評論 3 446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88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441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189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388評論 1 372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933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613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02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310評論 1 293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112評論 3 39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334評論 2 377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吃外賣這件事,很容易讓人上癮。比如中夜要吃東西,念頭一閃,想到要下廚起火、備飯煮菜,就懶得動彈;要披衣起身,摸黑出...
    420_c644閱讀 863評論 0 0
  • 樓主湖南人,口味有所偏頗,也不是達人,生活費也不多,因此吃過的地方不多。以下總結僅為個人觀點,所有推薦不負責任。 ...
    愛跑步的coder閱讀 2,082評論 0 2
  • 【2月16日】第1天 體重:76.9kg 體脂率:22.6% 早餐:水煮雞蛋1個、原味豆漿(不加糖)1碗 午餐:韭...
    昕夕逐浪閱讀 3,558評論 3 8
  • 前一段時間,面試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小伙子,其實總體上來說還是可以的。面試到最后,他告訴他已經拿了A,B兩家公司的Of...
    我就是不省心閱讀 295評論 0 0
  • 剛才刪了個軟件,換其他的感覺不太適合,然后又換回來了,原來的信息沒丟(fooview是一款極好的應用切換軟件,最好...
    良辰美LiangChen閱讀 16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