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終極體面是什么?

一、自己覺得舒適的,才是最大的體面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讀商學院的中國留學生,在紐約華爾街附近的一家餐廳里做服務生,生意蕭條時,便和老板閑聊,他望著窗外信誓旦旦地說:我總有一天會在華爾街工作的。

老板問:這是你畢業后的打算嗎?

“是的,我畢業后要進一流的跨國企業。”

“是因為你喜歡那樣的工作嗎?”老板繼續問。

留學生得意地回答:“在華爾街工作薪酬高,多么體面。”

老板卻長嘆一口氣:要是經濟繼續低迷下去,那我也只好去當銀行家了。

留學生聽得目瞪口呆,看著眼前滿身黃油味的老板,好奇他怎么會和銀行家扯上關系。

老板解釋道:我以前就在華爾街的一家銀行工作,每天披星戴月,沒有一點空余時間。但自己特別喜歡烹飪,每次看到家人和朋友品嘗我燒的菜,就特別有滿足感。有一天在寫字樓里工作到凌晨,終于忍受不了呆板的生活,決意辭職,才開了這家餐館。我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快樂一百倍。

我們身邊太多的人從小就能辨識“體面”,因為父母會灌輸給孩子:要是不努力讀書就要去揀垃圾或是去種地,無形中,將職業分了等級。所以許多年青人在選擇工作時,為了所謂的體面,寧可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

我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教師經歷,在旁人的眼里,這是一份很體面的工作。一個女孩子,可以不用風吹日曬,每個月都有固定工資,還被學生們尊敬,爸媽都是引以為豪的。

而我并不覺得這是我喜歡的工作,在我悄悄辭職后奔往外地打工的日子里,爸媽愁白了頭發,因為他們覺得在外漂泊沒有做教師體面。

直到后來我有了自己的公司,母親才覺得,體面的生活又回來了。只是兜兜轉轉后,我發現自己熱愛的只是挑戰與自由。

在大部分人的眼里:體面的生活就是大家都認為這樣很好。卻不知很多人前風光的事,背后飽含厭倦與疲憊。

我們真該建立這樣一種價值觀:所有付出了勞動的工作都是體面的。只有在這樣的價值觀下,才能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并在愉悅的心情中,豐盈自己的內心。

二、真正體面的生活,與金錢無關

80年代,我出生在一個農村小鎮,在大環境下,一家人頂著非農戶口吃著平價糧,已經算是不錯的生活。但在我的記憶里,從記事起,一直到我有能力為自己的生活買單,幾乎沒有穿過一件合身的衣服。

那時候,母親無論給我買衣服還是買鞋子,都會挑布料結實的,并且要買大兩個號,以至于到如今,翻出從前穿的衣服,依舊還大一個碼。

記得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有一次,去參加縣里的數學競賽,拿了名次,爸爸一高興說要帶我去買衣服。往常這些事都是媽媽打理,所以我也平生第一次可以自由選擇我所喜歡的。

當時我挑了一條淺紫色的荷葉邊連衣裙,一邊對這鏡子試衣服,一邊轉著圈,爸爸付完錢,我都沒舍得將裙子換過來,直接穿身上就走了,幾乎是一路蹦跳著回家。

到家本以為媽媽會夸好看,結果她劈頭蓋臉地訓斥爸爸:你看這裙子多不實惠,料子這么薄,還買這么小的號,趕緊拿去換了!

當時的感覺就是一顆公主心被摔得七零八落。

那個年代,能有新衣服穿,在母親的眼里就是很體面的生活,而對于年幼的我,我常常羨慕的卻是那些家里有姐姐的孩子,她們可以穿姐姐的舊衣服,哪怕不算好看,但很合身,不至于臃腫肥大。那就是一個孩子所理解的體面。

我有一個年齡相仿的表弟,父母做生意,每天都沒人管他,父母閑著的時候都在打麻將,贏了錢會丟給他十塊、二十塊讓他自己去買吃的,對于每年壓歲錢都只有五元的我們,每天二十元錢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但表弟不太合群,每天衣服都臟臟的,所以大家都不怎么搭理他,他生氣時就拿石頭砸小伙伴們家的玻璃,隔壁的鄰居們常抱怨:這家人有時間打麻將也不知道管管孩子。

從那時起,我便懂得體面和金錢沒什么關系。后來,當我身邊有人開始穿名牌、買各種奢侈品,我從來沒有過羨慕,因為我知道,那是她們的體面,而并非我想要的體面。

我們可以努力去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但體面與金錢無關。從一蔬一飯里找到對生活的熱愛,在一花一鳥中看到生命的精彩,體面便能顯現出來。

三、體面不是頭頂的光環,而是身上的光芒

做咨詢的時候,認識一個當領導的姐姐,相處得很融洽,后來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她常常帶我去參加各種飯局,當然,飯桌上大都是她們一個圈子里的,也有事業做得很成功的企業家。

因為我不善言談,又沒有什么名頭,姐姐在介紹我的時候,會刻意給我增加很多光環,如“美女作家”、“最年輕的心理咨詢師”、“資深設計師”、“全能才女”等等,自然,我離這些美譽是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卻又不好在眾人面前駁了姐姐的面子,只得客套的謙虛一下。

姐姐不停的捏我的手,我當然明白其中的意思,在這樣一個圈子里,沒有一個體面的頭銜,總是沒辦法融入其中的。

無論姐姐對我是真心的欣賞,還是處于面子而去吹捧,我都沒有對此反感,因為我知道,大家所理解的體面無非是很多光彩照人的東西,另外,因為她給的這些光環,讓我更努力的去朝這個方向靠近。

但是私底下, 我和姐姐聊了許多,我說我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自由職業者而覺得有失體面。我可以用自己的收入買車買首飾,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可以有比其他人更自由的時間去度假。

我并不偏愛那些光環,很多光環只是被人仰望的東西,我更喜歡的是自己的光芒,因為一個精神富足的人,散發出的光芒是能照耀人的。

姐姐非常認同我的觀點,后來,再和我一起出去,她都會很真誠的介紹:這是我的一個妹妹,時下流行的soho一族。

因為我們之間的坦率與真誠,讓我覺得這份友情也足夠體面!

四、要在生活體面的同時,讓人得以體面

我有一個好友嫁到了日本,因為島國常常發生自然災害,安全意識特別強,所以我的好友從結婚開始,就得接受無休止的培訓學習,包括應對地震、海嘯、車禍、臺風等災害時如何盡快逃生,如何使用救護工具,如何自救與救人.....

好友說,不光是這樣的培訓每年都在進行,日本的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每天都會播報地震信息,無一不透露出日本人其實挺怕死的。

老實說,她嫁到日本時我特別反對,對于80年代的人,還是有歷史情節的,但后來時常和她聊天,發現這個國家唯一讓我認同的,是對“體面”的認知。

因為怕死的日本人,還有更害怕的事情,那就是有失體面。

在日本,但凡一己私利、無視他人的行為都被認為不體面,其中不懂得保護女性就是最大的不體面。比如,在地震發生時,男人不能先跑,如果男人先于婦女和孩子跑出門,女人可以提出離婚,并分得大部分財產。

這體現的不單是一個民族對女性的保護,重要的是建立了統一價值觀的同時,呈現了一個民族的體面。

對弱者的保護能贏來尊重,而所有被人尊重的事都是體面的事。

這讓我想起“東方之星”翻沉后,我去做志愿者,炎陽似火的六月,團隊的姑娘們沒有一個擦防曬霜,每天汗流浹背,不曾顧及自己是否穿得體面,但看起來個個都很可愛。

已經連續搜救幾天沒有休息的戰士們,在艙底發現最小乘客的遺體時,大家默默的敬軍禮,為了避免遺體受到二次傷害,大家輕手托起孩子的手腕和腳腕,像捧著一個沉睡的嬰兒從船艙里走出來,那樣的姿態讓無數人落淚。

一個人能在疲憊時,依然對生命心存敬畏,做到保存他人的體面,本身就是一件特別體面的事。

我們在努力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讓自己的精神豐盈,在生活體面的同時,也讓人得以體面。倘若每個人在尋求個人的體面時,能想到整個民族的體面,這便是一個人的終極體面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