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大醮”是我國道教的敬天祈福儀式。這次的考察目的是領略道教“齋醮”科儀的獨特魅力,了解這些傳統的宗教活動,學習中國道教幾千年來豐厚的傳統民間文化,豐富自我國學的知識。
2017年11月24日在中國香港島堅尼地城海濱區,我有幸參觀了“羅天大醮”盛典。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下對這次活動考察:
一、“羅天大醮”的意義
首先,說一下什么是“羅天大醮”?相信有很多年輕人和我一樣,一開始聽說這個詞語時也很稀奇,不知為何物。通過查閱資料才了解一二:
“羅天大醮”為道教“齋醮科儀”中的一種極其盛大的科儀活動之一,所謂“齋醮”即道教的一種祭神科儀。“羅天大醮”也是民間常見的醮祭中格局最大——它可包羅天地萬象;含意最深——可協正星位、祈福保民、邦國安泰、消災求福;醮期極長的醮典——長達七七四十九天。
“羅天大醮”搭設九壇奉祀天地諸神,分上中下各三壇。上三壇稱普天,由皇帝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位;中三壇各周天,主公卿貴族祀之,設二千四百神位;下三層為羅天,由人民供祀一千二百神位。
羅天大醮不僅祭儀隆重,醮期長,普渡區內更要用五色布遮天,無論內壇或外場都顯得極隆重莊嚴,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也超出一般醮典十倍以上,加上普天又須皇帝主祭,封建社會時代,民間少有能力建此大醮。唐代以后,歷朝不少君王每逢國有大事或大災,均召請道士在宮中或名山宮觀設壇建醮。而在清代以后,這種大型道教齋醮活動就很少見了。難怪我們這些年輕人對此大多都問所所謂,恐怕連許多年紀大的長輩若也未曾知曉吧!
二、“羅天大醮”的現場盛況
此次能趕上香港每十年才舉行一次的“羅天大醮”,真是難得的機會可以大開眼界。今年11月份在港舉行的太上金箓羅天大醮,是為了慶祝香港成立50周年及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還為了祈求香港順風順水、社會和諧、祖國繁榮富強、世界和平。這次活動連續一周以上向公眾免費開放,通過展示道教傳統祭祀儀式、特色傳統民間藝術和習俗,來加深香港市民及中國乃至世界的人們對道教文化和中華文化的認識。
這次“羅天大醮”的道教祈福盛事,得到了國家政府部門及相關組織部門的大力支持,依舊由香港道教聯合會主辦。11月22日在香港堅尼地城城西道海濱區盛大開幕,今年法會“羅天大醮”分為兩個場區一個是“羅天大醮”的醮場區,一個是文化界合作設立“中華文化展演區”,展示特色的傳統民間藝術和習俗,非常的引人注目。
(1)“羅天大醮”的醮場區
“羅天大醮”的啟壇儀式上來自海內外一千多名經師與道長進行傳統的“祭天?三上表”儀式,數十名身穿不同顏色道袍的道長齊聚祭壇前,經師們在誦經禮拜時,伴優美的道教音樂進行舞動,還不斷變化隊形,有多樣的禹步和踏罡斗。為民眾蒼生誦經祈福,并行三跪九叩朝拜禮,最后列隊登上高達8.5米的“三清殿”上香許愿。
? ? 我還分別參觀了不同殿設置的各種神壇比如:在大羅宮、 斗姥殿、 三觀殿、圣母殿、五老殿、西王母殿等等許多搭建的奉殿。還另設有主神壇、青玄壇做為各經團輪流演法。
其儀式主要有:開壇、張榜、請圣祝將、禮斗、上表、回向、送圣等等。行儀的目的就是為國泰民安、懺罪謝恩、祈壽延生、拔幽薦祖等等。現代羅天大醮的時間也挺長,一般要舉行三天、五天、七天等不等,每天所行科儀均不相同,因此內容十分豐富。
據《道門定制》稱,宋代的周天大醮供奉的神靈有“二千四百分位”,普天大醮則設神靈“三千六百分位”。這兩種醮只有“朝廷修奉,或大臣為國亦許修設,庶人不許奉修”。
據道經規定,普天大醮應供奉3600醮位(即神位),周天大醮供奉2400醮位,羅天大醮供奉1200醮位。三種大醮做法、規模雖有區別,但其目的都是,一護國佑民、二延壽度亡,三消災禳禍,四祈福謝恩。另外還有金箓大醮,玉箓大醮、黃箓大醮等大型道教儀式。
醮場區除了精彩豐富的各種神壇醮儀演示外,最吸睛的當屬長達五米的巨型米龍了。據說是香港歷來最大的米龍,由白花花的大米堆砌而成,還用金銀兩色銅錢裝飾成龍鱗,寓意消災去難,降福降貴。這金光閃閃一派珠光寶氣的景象,看著都令人喜悅歡心。
香港、澳門地區和臺灣省道教常有舉行太平清醮、祈安清醮,據其內容,就是地
(2)中華文化展覽區
教千年以來深入中國人的日常衣、食、住、行,與中華文化密不可分。這次醮會中設有多項中華文化活動,共分為三個部分,一是中華傳統文化展區;二是中國民間習俗和工藝作品展示;三是祈福,祝愿世界和平,祝愿香港繁榮昌盛。
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展示和傳播是這次“羅天大醮”最大的亮點。在現場可以看到傳統扎作、龍獅表演、道家音樂等傳統民間藝術和習俗、古書和昆明刺繡展示、神像雕刻工藝示范及貼金箔工作坊、戰爭與和平圖畫展、福州泉州提線木偶表演、福建茶文化展區……等等還設立了中醫義診展攤等,為游客免費診癥。可見會場不僅盛大精彩,還很注重安全、便民的措施,故而吸引了兩三千人的日游量。
中華文化展覽區中最吸引我的是道教音樂和民間藝術。道教音樂,是中國宗教音樂之一。它是道教儀式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氣氛,增強信仰者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對神仙的崇敬。還吸取了中國古代宮廷音樂和傳統民間音樂的精華,滲入道教信仰的特色,形成道教音樂的獨特藝術風格,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份。第一次在真正的道教法會上聆聽觀賞道教音樂,非常激動,被這種優美仙氣的音樂深深陶醉。中華民族藝術可謂美哉妙哉!
四 考察感想與總結
? ? ? 通過這次對“羅天大醮” 的觀看和考察,我深深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那些精湛豐富的中華文化樣樣都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三言兩語不足道盡。就單說道教,它是對中華文化有深厚的影響的一門源遠流長的宗教文化。幾千年來,中國一直信奉道家仁德道義恭謙秩禮讓,慈孝禮儀的精神,深深植根于華人社會,它不斷改善我們的社會風氣,培養我們的道德素養,可以說是道教對我們的文明禮儀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道教的宗教傳統儀式和表演藝術都是文化瑰寶。在香港這個經濟發達、商業繁榮的國際化城市,道教科儀和習俗代代傳承,形成獨有的本土文化。這些文化傳統,值得大家去傳承和保育,我們應該去學習其中精華的養分,為組建良好的文明社會風氣更好的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