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一生就是入道的過程,
這個道即是萬物運作法則。
自省,覺悟。
兒時的我喜靜,媽媽總說我趴在長條凳上就能睡著,不會掉下來。不知是小孩兒都天生長了一顆敏感的心,還是僅僅我如此,早就猜想出我不是媽媽的孩子。不因我那的風俗:"你呀,是船上飄過來的,在籃子里。"(我的家鄉(xiāng)是魚米之鄉(xiāng),河流縱橫)就是有種油然的意識,也是和我生母那方來往比較密切的緣故吧。這樣看來,我的家族是很龐大的,時常會認不全。鄉(xiāng)村的人,閑來無事總是聚在一起,天南地北聊收成.我能記起的往事,寥寥無幾,每及此時,我會想起蕭紅的呼蘭河,她是如何記起兒時的往事?是因天生就是文學的胚子還是有疼愛她的祖父?作家和詩人都有孩童的心,那感悟是我等常人難以企及,能夠欣賞已是大幸。我不喜與人交流,怕張開了嘴就暴露自己,那單調毫無生機的思想,不知要說些什么,看著別人張合著說什么的時候,我總是出神,到底這些語言是怎么生出來的?
父母經(jīng)營著一家小餐館,在鄉(xiāng)村里,也存在著競爭關系,不知道為什么總是老死不相往來,包括孩子。爭吵時有發(fā)生,各種謾罵撲面而來。媽媽的家族是出了名的暴脾氣,對外抗爭,內亂不止。爸爸的脾氣倒還溫和,只是這種不作為的態(tài)度或許又成為對媽媽的刺激。媽媽是個勤勞的女人,總是會嫌棄其他人干活不夠細致,時常的抱怨,慢慢的,我好像擁有了特異功能,兩耳不聞窗外事,更多的時候,會神游天外。因家里人學問不高,媽媽幾乎不會寫自己的名字,爸爸也只是初中文化,沒有人告訴我,這世界還有另外的人,他們有很多知識,有很多書,很多思想可以去了解學習。我們家沒有家庭會議,沒有相互探討,當然這些我是后來才知道原來生活可以是另一種活法。
媽媽常說看書有什么用?爸爸會說你成了書呆子。潛意識里,我以為自己很差勁,習慣性自我否定。現(xiàn)實中的表現(xiàn)往往不招人待見,和家人的交流處于兩種極端,要不然是沉默要不然是爭吵。突然驚覺,我缺少與他人正常溝通的能力,自言自語是常有的事。惡性循環(huán)的結果,越發(fā)自卑,害怕失敗,經(jīng)歷一次挫折就會直接打退堂鼓。我呀,是避免失敗的人,因而發(fā)展為無作為的態(tài)度,傻乎乎的以為只要不做就是正確的了;不承擔責任,許久以來的自我沉浸,讓我學不會為他人著想,從小到大的決定都是家人去做的,乃至大學、專業(yè)。壞習慣就來了,遇事逃避,讓他人做選擇,出錯可堂而皇之的責怪。原先會躍躍欲試,嘗試著做出決定,誰知結果出人意料,讓我再次退避三舍,唯恐怪獸出沒,將我吃掉。內心如此敏感脆弱,怕也是少之又少了。經(jīng)久形成的怪圈,我出不去,別人看不著。
出去的日子里,我尋求過基督教、佛教,但只是停留表面,未曾深入。其實我認定了自己有問題,任何外界的幫助都無效。失意時感受到的痛苦常強于他人,不僅對當前事,更會糾纏于往事。很多事經(jīng)歷了之后不代表就會思考總結避免犯錯,有些人的思維并非如此,我就是其中一例。驚恐時會覺得他人的一些動作,一些話語都是針對我,透不過氣,心如磐石。跳出本我,發(fā)現(xiàn)其實只有自己,他人并未在意過,奈何這等功力,我尚在求索。人是自利的,任何事都是圍繞自我利益發(fā)展,只靠自己,往往會陷入泥潭。在極度亂麻之下,我曾想過離開這個世界,但終究是個膽小的人,也是命數(shù)未到,上蒼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
這段經(jīng)歷,鮮少與人提起,包括家人,仿似我們是兩個世界的人。我不確定這樣的過程還會持續(xù)多久,之所以寫下這段話,并非想要責怪我的父母,而是要提醒自己,莫被情緒控制,自省才是正途。慢慢的,我學會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一些問題,生而為人,他們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的父母也未曾教過他們這些,上個年代的人經(jīng)歷的苦難,我們只能通過書籍、電影才可間接獲知。他們也在盡著自己的全力嘗試在這紛亂的世界里生存下來,為子女能夠獲得好的教育奮斗著,倘是這點,我就自愧不如。每日的含辛茹苦,年復一年的勞作,幼稚時,我會埋怨為何我生在這樣的家庭,卻不曾想過人皆有命,父母能夠做的已是極致,剩下的路是自己的,他人干涉不來,走出去才是一番天地。
我的老娘,是個熱情似火的人,淳樸勞作的人,做生意的好料子,有時我在想,倘若她受過應有的教育,生命軌跡定會是另番模樣。其實媽媽活出了本我,活的自在,刀子嘴豆腐心描述她實在恰當不過,她的心很淺,和她聊幾句就會發(fā)現(xiàn),多簡單的人哪!廣場舞的出現(xiàn),讓老娘多余的熱情得到釋放,在此感激不盡。不過現(xiàn)在有小侄子要照料,小侄女要接送,她也就忙不過來咯,她的暴脾氣,自從老哥結婚之后好像改了不少,可能生活的重心發(fā)生了變化,也可能年紀大了,不愛吵了。這等幸事,還是值得說的,心里美滋滋啊,我的終身大事可以拖拖了。
我的老爹,情商極高,人情世故掌握著分寸,是這個家的主心骨,人稱“三美人”,因我老爹年輕時模樣俊美。導致我的發(fā)小也這么稱呼我,雖說沒繼承爹娘的美貌。在我記憶里,老爹說的話總是很少的,雷打不動的午睡,我喜歡他笑起來的酒窩。兒時,我長發(fā)及腰(小孩好像不說腰,不管了),像洗頭發(fā)這等大事交給了老爹(他學過理發(fā),是不是棒棒的啊)。我是極其厭惡我的長發(fā),到了初中住校忙不迭將頭發(fā)咔咔咔,這才體會到了什么是酸爽(扯遠了哎)。最喜歡就是老爹去城里,回來準帶上我喜歡的草莓,各種時令水果。
我的老哥,約有兩三件記憶猶新,一是某年冬天下雪,我們聯(lián)合搭了個雪人放在櫥窗上,雖說細節(jié)記不清了,但那場景時常浮現(xiàn),很是愜意。二是去游戲廳,他玩著魂斗羅類的游戲,買了棒冰賄賂我不告訴爸媽。三是某天睡覺前,我看到只非常大的耗子,嚇了一大跳,他安撫著我。(說到耗子,我們家除了老娘,大家都怕)這樣看來,和我老哥的感情還是骨子里喜愛的,雖說現(xiàn)在我們基本說不了幾句,就開始唉聲嘆氣,因我覺得他變了,人長大了會覺得萬事在變化,連人的印象也在改變,我覺得他不是原來的那個他了,其實只是越發(fā)了解到他的不足,那同樣也是我的弱勢,不想去面對罷了。我的怪病總認為人皆完美,這點甚是難改,也過于吹毛求疵。
我的嫂子,在我眼里是個集勇敢與智慧的女人,一直認為老哥娶嫂子回來是三生有幸。小小的個子里蘊藏著無窮的能量,特別是做了母親后,對孩子的愛與關懷。從小事里你可以感知到她對你的關懷,有些事情可能我和嫂子說的還更多些,這應該也是溝通的魅力所在吧。有時,我在想或許是嫂子的到來給我們這個小家注入了新的血液,又重新鮮活起來。似乎原先的灰暗就這么慢慢消散開去,如烏云始終無法將陽光遮住一般,陽光灑向了每個人的心扉。為這個家庭,嫂子也是盡心盡責,注入自己的青春和血液。這一切平凡而偉大著。在余下的日子里,我期盼這個家能夠攜手,安然地度過春夏秋冬。
我的侄女,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孩。幾年前,她還不會走路,每天就是吃和睡,我正好是未開學,就在家?guī)еG》晡疑眨胫恢髠€面吃吧,好得我是壽星,事實上那是我第一次煮面條,半生不熟也不知道嘗試就放了醬,才吃一口果斷扔垃圾桶。再之后我就抱她坐進小推車去超市買方便面。還記得營業(yè)員的眼神,我估計呀,她在想:都“孩兒她媽”了還不會煮飯,可憐了小娃兒哩。抱著她在懷里的時候,我總是在想小生命真是偉大,像嫩芽出于世,一副天使的模樣。待到她突然間的長大了,會跑會喊人了,才發(fā)現(xiàn)我也“長大了”,雖說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小孩兒,才發(fā)現(xiàn)可能是爹娘和兄嫂一直在慣著我。才發(fā)現(xiàn)心理和實際年齡相差如此之大。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該遭的是注定要發(fā)生的,經(jīng)歷越多越發(fā)能夠明白我的這些性格是由何而來,也就不會過分責怪外界,苛責自己。我的路,還在摸索,非常理可定論,現(xiàn)如今學著心理學、讀些好書,增長點見聞,通曉點人性,學習點技能。同時謝謝我的家人給我的寬容,不給我過多的壓力,認為我該如何如何,若是在平常家里,可是享受不到如此大的自由。這段獨處的日子里,并不一帆風順,因人性太諱莫如深,常人無時間,也懶于深入思考,我也在和自我在進行抗爭,雖不能保證最終勝利,但我還是樂在其中的。不過分悲傷,沉溺其中,也不過分享受,樂不思蜀。慢慢來,不急,騷年。
我的小國家,簡單不純粹。記憶越發(fā)模糊,幸而還能寫上叁兩件,已是心滿意足。惟愿在未來的日子,無風也無浪,就算山雨來襲,也能攜手同行。
PS:片片是在云南大理,木有我老爹(那時他在苦逼的看家~)第一張是在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