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浪沙的秋天》之《原延河的故事》??第1集

第1集

B0901

壬寅金大王虎年,農歷八月初一日,公元2022年8月27日,星期六。


第38周。


今日格言

? ? ? 人生不為往事憂!只為余生笑!怎么開心怎么活!怎么舒坦怎么過!愿我們每天都“隨心、順心、寬心、舒心、開心”!

身在延津,心系懷武。

我的老家,在何井,那是位于武陟縣東南,詹店鎮的南邊8華里處。

也是“母親河”一→黃河北岸的黃河灘地上的一個偏僻的孤陋的小村。

村后有條河,它就叫人民勝利渠。

在水渠穿過“水上長城”一一黃河大堤北側的河渠的右岸上有一個四孔的閘口,這個閘口就叫張菜園閘,因旁邊有張菜園村而得名。昔日,我們也稱它為“五孔閘”。

閘口下就是滔滔奔流黃水的一條河,它就叫原延封渠。

老家的人,常叫它原延河。

我的故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我要從這里沿著美麗的原延河畔向它的東北方向行走九十九公里遠的。


鎮子的北邊,有個鐵路,叫京廣鐵路。

鐵路沿上有個火車站。

我們叫它詹店火車站,現在叫武陟火車站、焦作東站。從這里坐火車向南到鄭州,向北到新鄉。

在鎮子東頭,人民勝利渠上有個馬營橋,橋西頭的堤傍有個汽車站,每天有四趟開往新鄉的公共汽車。

記得第一次去,我就從那里搭乘的公共汽車,一直坐到了新鄉汽車站,再到新鄉火車站乘坐203路公交車去到賈村,到了原延路上的殷寨加油站(終點站),再向北折向西折向北,走了很遠很遠的路才到達的。因耗時間太多,便拒絕了。


后來,就在何營小橋東邊乘車了,或坐焦作向封丘方向的長途,或鄭州方向的過路汽車。

車至原陽汽車站,再轉搗成延津縣的公交車,駛向東北。

過花王、河底鋪橋,到蘇莊路口站下車。

再向北,步行四六里路,才會到的。

路途遙遙兮得志,

路途迢迢兮存命。


美中不足的是美麗鄉村的建設,胡洞里要鋪成水泥洋灰路的,可是由于托延和滯后,一時難以鋪成的。

只能按照計劃向前走了。


本來是28日中午9點返校的,可我路途太遠,又沒私家車,只能提前一天返校,做好準備工作。


村里修路,條條街巷通達,這真是一件大好事,可是由于種種原因,南北向的西大街和幾條東西方向的胡洞路,始終沒有能打通,希望這此能通。


村里還有個傳說,就是在明朝時,村里出了一個禮部尚書,“中州圣儒”何瑭。

何瑭就出生在后小井,何井村的后北地。把何井譽為“何瑭故里”,這一點也不過分的。

故此,能打通村北后街,修通“環”村路,這對于何井村的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來說,這真是“千秋偉業”。可是,困難還是不小的。


2014年夏,我因情況特殊和貢獻而被破格提拔進了城。

到了2018年,為了及早把家鄉帶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進行了摸索,提出了“合作社”化運動。豈料,這是他們的陷阱。我失敗了,害的差一點丟了性命。

為了活著,我重返了講壇,去了九十九公里外的陌生的異鄉。這也許就是天命難違吧!


三年以來,創造了可喜的佳績。

第一年,范明靜、職賽蹇、何留歌等6人考入平原外國語,溫寧寧取得全鄉第一名和全新區第24名。

第二年,勤業教學,打下了一個扎實牢固的基礎。

第三年,實現了金玉滿堂,一下子摘下來省魁元和市縣鄉三級中考狀元。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未來更需努力。


7月補習,8月也沒休息。白天講釘釘直播課,晚上進行名校刷題拔高,我想我們七①和七②班參加學習的孩子是不會恰虧的。


這一學期,實際在校時間不多,只有91天,累計730多個小時,也就是實實在在的學習31天左右。

要完成半年的功課,的都不是一件易事,要想把它真正的干好,真的好難好難的。


4:50分,蘇醒了,想到要返校,口粘一絕,聊以抒懷。

東風傳信捷報來,

躊躇滿志獨悲哀。

此去博浪兩荀余,

仲秋之時共徘徊。


看看表,看看天,時間充足,天亦不甚明朗,便安然輕臥復假寐片刻。


6:30分,吃過母親做的早飯,與老娘告了別,背著行囊獨自上路了。


路過二伯父的家門口,看了看他的小菜園:


在東頭,剛好碰上天海和小建爺們去上班,便搭了順風車到了何營橋:


在橋東頭坐上了車。

這是鄭州方向的,只能到橋北鄉的勞莊橋,再倒車去原陽了。


在黃河堤口上候車。

不久,延津縣的公交車來到了,乘上出發了。


在原延路上的蘇莊下了車。

剛好被張念一的爺爺追了上來,他執意要送三輪送我。

盛情難拒,只得順從。

一路談笑風生。車過蘇莊、賈一、賈三諸村,很快到了校門口。

張念一爺爺說,要是三年后,念一考上了985和211,一定特請我,以示感謝。

我說,妞妞挺努力,會考上清北人國大學的,985211的目標就有點低了。

今年原陽一中,最好成績是668分,考了人大,985和211,可能是280多人吧(抖音上說的)。

但愿張念一如我愿,她畢竟是縣中考狀元的。


回顧村群,在吆喝慈善捐款,領導和幾位家親都參加了:


大約10點到了,聽門崗王師傅說,副校長在這。

進辦公室,打開電腦,抓緊整理這一學期的任務。

我想,應該是八年級語文和初三歷史吧,先這樣的準備著。


中午,因為我一個人來,便到外面去吃飯了。

一碗撈面條,10元,比燴面還貴2元。下次,就不吃它了。


我在門崗處守著,王師傅回家吃飯。

一會兒,校長把書拉回來了。

幫忙卸了書:


后半晌,七③班的班主任張丙寅老師到了,張明坤和張雪靜老師也到了。


夜幕降臨了,諾大的后院只剩下了我自己。

于是,抽空到外面買了一件水。


在辦公室背了課,整理了一下八年級上冊語文和九年級歷史的一些資料,等回來時,天己經完全的黑了下來。

受影響,初一年級成三個班了,不知道是真是假。


郭玉佩問自己所屬班級,這個我還不清楚,不過,贈了她3道題和一套公式:

①a3-1

②比較532與623的大小

④公式:


張帆問開學時間。

答在9月1日。


這道題恐怕會難壞所有人:


劉朱顏第二次冒了泡。

一個暑假,也不曉得她學得怎么樣?兩年后,成績會拿中考狀元嗎?雖有天命,但命中無緣恐怕也不行。


睡吧,甭想那么多了,把一切交給時間來印證吧!


B0902

贏得成功

成功與我們遙不可及,并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機會,是我們不懂得珍惜。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自己的個人品牌加減分,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會給我們加正分。

相反,如果所有的事情都馬馬虎虎的應對,最后給我們加的是負分。所以,只有你自己做好的每一件小事,才會轉化為你成長的力量,也會成為督促他人前行的力量。人的成長不可能是一夜之間蛻變起來的,都是經歷了無數的小事情沉淀起來的。

專注當下,把握好當下,做好每一件小事,內化為你成長的動力,在成長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專注在你成長道路上的每一件事,去克服困難,去跨越鴻溝,去直達你內心目標,可以是任何一個領域,只需要你專注的去做好每一件有價值的事。做好小事情,口碑自然有,能力也會慢慢得到鍛煉,人生也會越走越順。


B0903

心中有一把尺子

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一把尺子,時刻用來衡量自己的邊界。一個人有多大的能力和本事,就應該做多大的事情。很多人要么眼高手低,要么憤世嫉俗,他們的錯誤就在于沒有足夠的見識,去端正自己對待自己和這個世界的態度。

一個有見識的人,一定是一個擁有人生智慧的人,和一個積極向上和充滿正能量的人。一個人的見識,決定了他最終能走多遠。而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決定了他的命運。很多時候我們能看得多遠,走得多遠,取決于我們的見識。而見識的高低,取決于我們的環境,和不斷突破自己現有眼界的追求。

你會發現,我們身邊總有一些勤奮上進,虛懷若谷和心懷遠方的人,他們的見識,會隨著時間的沉淀,變成他們構建人生智慧、幸福和成功的階梯。愿你的心中有星辰和大海,愿你的見識能帶你走向人生的高峰,夢想的彼岸。


B0904

仰視最難時候的自己

人在最難的時候,環境差,心境差,各種感受交織到一起,身心無法安定,天天坐臥不寧,想像著各種可能,雖然這些可能最后并沒有出現。

心境極度惡劣,極盡崩潰,但是還得撐住,想各種解決的辦法,也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改變,最后終于解決了問題,用了什么方法?不知道,只能說用遍了方法。

這是人生低谷,但也是人生中最值得贊美的時刻,這樣的節點是人生的分水嶺,一腳在“成功路”,一腳在“失敗路”,選擇對了,朝陽在前,選擇錯了,走向黑暗。

往往天在幫努力的人,只要堅持去做,去爭取,就會選擇到對的路,對的人。過程艱難,但堅持住了,就會看到美好的前程。

何必追星,追各種名人,此時的你最值得仰視,值得追尋。

愿有理想的人們堅持自己,早日理想變成現實。


B0905

應更多的反省自己

? ? ? 一個人的人生中,無論是學習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罷,都不可能完全是一帆風順的,

? ? 每個人多多少少總會遇到一些困難、阻礙、挫折和委屈,這些都是對我們每個人的考驗,我們每個人必須要能夠坦然面對,并且努力承受更多……

? ? 這也是一個人成長的,必須要經歷的磨煉,就看誰能承受著更多,將來一定會得到的更多,……

? ? 這也是一個人的人生中必須要體會的人生百態、也是世間萬物的自然規律真實體現。

? ? 有時候,有些人,甚至會嘗盡人間所有酸甜苦辣,無論怎樣,我們沒有選擇,只有刻服一切困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切從實際出發,艱苦奮斗,努力拼搏,咬牙堅持到底,最終必將走向人生耀眼、璀璨、輝煌的時刻。

? ? ? 所以,當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處于低潮期時,遇到瓶頸時,千萬不要自暴自棄甚至異想天開,抱有任何幻想……

? ? 應該刻不容緩的反省自己,避免一切形式的埋怨、依賴、惰性。認真總結過去,細心分析研究當下,積極展望未來,自己必然會一個好的人生和未來!


司馬喆,河南武陟人,中國黃河文化中心調研員,焦作市作協和詩詞曲藝協會員,政協文史委員。1987年,從事教育事業,原陽縣賈村實驗學校高級語文教師,現居新鄉。喜愛文學和創作,曾參與地方志史叢書編輯,在中國傳統文化和黃河文化研究方面建樹頗多,另有詩集《春之歌》,散文集《留在黃河的記憶里》《秋天的思念》,長篇小說《平原梟雄》、《房檐滴水》《鐵流滾滾》等出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