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的全棧開發學習之路 4 首課完結+專注力修行

上期連接

原文首發于2016-07-29

Course 1的Week3的課程終于結束了。六大課的Full Stack Web Development的第一課HTML,CSS和JavaScript的確是一門適合編程零基礎的入門課,從大家都熟悉的web網頁開始講起,講解web的構造,HTML給予了Web以骨架,CSS提供了修飾和編排,JS賦予了動態交互。不過三周時間對于白丁來說也真的比較挑戰,google了一些課程評論,大多數也都是覺得這個課程比較趕,還好距離下一門課還有半個月時間,抓緊鞏固吧。秀一下week3的大作業圖片,玩了近三十年游戲了,第一次自己做一個游戲的感覺真是。。。。。。。五味雜陳

學習回顧


Week3的新學內容:JavaScript

Coursera上的港科大的全棧第一課(3小時)。教程重點是:對象模型DOM的基本概念和幾個典型模型;loop循環進階操作; array數列的進階操作;關于鼠標和timer的event操作。

還是回到W3schools(1小時)與CodeCademy(4小時)復習和做練習題。

犀牛書,JavaScript The Definitive Guide(3小時)循環語句真的要花心思學,犀牛書的確不錯,里面的解釋和舉例質量都很高,就是比較燒腦@_@

Jon Duckett寫的JavaScript & jQuery(7小時) 不僅用這本書把Coursera上的本周課程相關看了一遍,比較系統的學習了對象部分。(港科大的對象只是給了幾個最常用的,比如document.wirte和document.getElementByld)

鞏固內容:HTML和CSS,和week2的JS知識

在CodeCademy做了大量練習題。(4小時)

J.R. 的Learning Web Design里的CSS經典案例(2小時)

J. D.的JavaScript & jQuery里面的JS基礎部分(3小時)

大作業:Macthing Game 找茬游戲(8小時)

原始需求文檔的閱讀前后大概用了2、3個小時,老師給的文檔其實還是很詳細的代碼編寫指南,仔細閱讀后其實一步步來不會有太大難度。只是實際編寫的時候,在幾個細節上犯了低級錯誤(語法用錯,循環數值設定錯等)花費了近3小時的debug。主體編寫大概2小時就差不多了。

其他

健身運動和出勤路上聽電子有聲書《Search inside yourself》和《Joy on Demand》以及一些程序員聊天的podcast音頻(中文有TeaHourFM,英文有5by5下面的一些節目和“魔鬼/怪咖經濟學”Freakonomics)

小結

JavaScript部分開啟以后,學習難度曲線明顯上升,真的是燒腦啊。尤其是循環語句的學習,就算把幾個經典模型搞懂了,運用的時候還經常顧此失彼,甚至因為產生了無限循環而把瀏覽器弄撲街了x__x 不過只要耐心檢查和調試,總能找到解決辦法的。感覺到了現階段,就是要通過大量的練習,并閱讀優秀代碼來吸收模仿,取得提高。

本周驚喜


本周的最大驚喜其實是意識到了需要加強專注力的修行

我這里說的專注力即包括十幾分鐘高燒腦階段時的集中思考問題能力,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好習慣的培養呵護。

先說集中思考,起因也很簡單,在學習循環語句的時候,發現只要集中思考上兩三分鐘,就會有雜念冒出來。而麻煩的是,越是不想讓雜念干擾自己的思緒,越是會覺得煩躁,實際上被干擾得更嚴重。經常是自己一個小時的學習下來,發現沒有什么長進,實際的有效思考時間可能10分鐘都不到 -_-||| 也嘗試過吃巧克力,聽柔和的音樂,眼觀室外綠植等辦法,但感覺幫助有限。這時想起了曾經在喜馬拉雅上聽過的“樊登讀書會”早先有一期講“正念修行”的,拿出來重新聽了一遍。發現自己其實非常需要這方面的鍛煉,于是就強化了李笑來說的“坐享”。有幾天甚至一天三次坐享,每次15-20分鐘。

說到“坐享”,其實從5月份就開始練習了,但一直感覺收效不明顯。本周嘗試著給自己呼吸次數數數的辦法,終于有所突破。(這里也要感謝@智卿大哥介紹的Snatam Kaur女士的“Ra Ma Da Sa”,很適合坐享)。其實突破的過程想來也很簡單。坐享需要修煉的應該是“放下雜念”,但是對于初學者來說一味地去“放下”,容易導致“不知不覺地又拿起些別的念頭”。所以初學者的一個修行辦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集中注意力全力體會呼吸。如果這樣還難做到,就借用數數的辦法去集中注意力。我大概在練習了三次“數呼吸次數”的坐享以后,就可以扔掉數數這個拐杖,集中注意力在每一次呼吸吐納本身。可能是自己有氧鍛煉比較久的關系,甚至有時候會呼入體量驚人的氣息,在呼出時候如果用力的話,感覺如排山倒海一般。不知道這樣大肺活量的坐享是否適合長期訓練,反正以后繼續實踐,并查閱其他書籍資料改進吧。另一個坐享的要點就是一旦有雜念產生,不要著急,要容忍它的出現,對他微笑,輕輕放下,然后從容的回到對呼吸的關注上。這個訓練非常重要,極大地提高了我應對日常產生的各種情緒反應(現在魔都大熱天的,煩躁太容易出現了)。

現在的坐享后的成就是,大腦從原來兩分鐘的燒腦時間可以增強到大概五六分鐘。關鍵是一旦有了雜念,能從容應對。原來很可能有幾個小時表面忙碌但實際一無所成。現在大概能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從10%提升到35%(對,情緒低落時候的狀態真的很爛,能長進到35%我也挺開心了)。

另一個,就是關于好習慣的呵護。最近一周工作上也遇到了一些外部問題,短期的情緒影響到了才開始兩三個月的體育鍛煉和坐享鍛煉,哪怕是有聲書的學習。有兩天時間幾乎差點中斷了自己的鍛煉。但仔細反省,并看了新生大學上那么多同學在奮力前行,覺得其實所謂困境和煩惱也是一個鍛煉自己的好機會。就像李笑來在寫作課上答疑時說的,“解決不了的問題就不解決嘛”。好習慣一旦中止,再撿起來就太費勁了。(我這個四次減肥者的切身體驗)。所以,為了不再做這樣的傻事,那就帶著困難前行好了,這也是可行的生活方式。其實還是依靠坐享,給自己一個比較好的心境去面對每一天,學會把困難輕輕放下,keep moving forward.

本周第二個驚喜就是這本書了JavaScript & jQuery。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網絡課老師推薦的亞馬遜best seller書籍。只不過因為這部書沒有kindle電子版,所以沒有第一時間到手。此書不只是什么概念通俗易懂,舉例形象生動(這本書質量好得我用了4小時手工打字了大概30頁。)。這本書的排版絕對是IT技術類書籍里的異類,以前只有許岑的keynote教程給過我這種感覺。而一本講web開發的書,居然可以寫成這樣,太驚艷啦!(放圖殺貓)

作者Jon Duckett本人也非常有文藝范,大帥哥一枚。

酷酷的封面

以下是部分正文內容

這樣的IT技術書閱讀本身就是巨大的愉悅,這書真的讓我開眼了,印象中枯燥乏味的IT技術書籍還能做成這樣?!也難怪不容易改成kindle版本,否則的話精心設定的排版就會被破壞了。J. D. 其實還有一本HTML and CSS: Design and Build Websites,排版也是類似的,更適合廣大初學者和“外貌協會”會員用來IT啟蒙。btw,如果實在肯英文書太累,郵購海外原版也吃力,可以去買國內的翻譯版。(可惜國內的版本在一些細節上有點問題,比如舉例的代碼里有符號遺漏,“參考書本xx頁”的xx頁有標注錯誤。)

最后,本周還有的一個驚喜就是,在偶然的線下溝通中,結實了兩位也關注李笑來,也考慮自學編程的年輕人,可以日后一起結伴交流,實踐。

胡思亂想


其實本周關于要集中專注力的思考,本質上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其產生過程非常像計算機剛被發明時候的debug。當我開始燒腦思考循環的時候,總會有寫念頭冒出來,干擾思考的正常運行。而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有記錄的debug的過程如下(摘自中文維基)

1947年9月9日,葛麗絲·霍普(Grace Hopper)發現了第一個電腦上的bug。當在Mark II計算機上工作時,整個團隊都搞不清楚為什么電腦不能正常運作了。經過大家的深度挖掘,發現原來是一只飛蛾意外飛入了一臺電腦內部而引起的故障(如圖所示)。這個團隊把錯誤解除了,并在日記本中記錄下了這一事件。也因此,人們逐漸開始用“Bug”(原意為“蟲子”)來稱呼計算機中的隱錯。現在在華盛頓的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中還可以看到這個遺稿。

在開始學編程時,就發現電腦果然尤其厲害的地方,就是不像人類會受到情緒的干擾,以及體能的限制,而可以無休止的運行下去。但真實世界里電腦真的是這樣嗎,再“冰冷無情”的思考方式,也抵不住飛蛾的侵入而“死機”。而我自己發現需要提高專注,也是因為思考被不斷冒出的“飛蛾”——各種雜念和情緒所干擾,以致正常的思考難以運行。看來人類要學習計算機系統的操作模式,不只是“冰冷理性”的思考,還要包括優秀的debug能力。其實也就是一個把自己能在兩個狀態里轉換,平時是像機器一樣的實施者,一個但出現問題,又是一個能客觀分析和盡力處理問題的人,這也很符合《原則》一書的理念。

今日推薦

其實這次要推薦的兩本書,本打算放到“本周驚喜”的。只是自己還沒讀完,更沒踐行多少,但書真的很好,所以抓緊向大家推薦。

書的作者是新加坡華裔陳一鳴,Google元老級員工。被親切稱呼為“Google's Jolly Good Fellow”(有人譯作“谷歌的開心一哥”)。IQ156,12歲自學編程,大學畢業后進入剛成立的Google,不久就負責籌建移動端搜索的團隊,屢立奇功。然而作為一個極優秀的工程師,卻覺得自己不夠快樂。通過對坐享(冥想)的長期踐行,不僅自己實現了巨大的自我提升,還在Google開設了最受歡迎的“Search Inside yourself”課程。后把此課程出版成書,榮登暢銷榜(此書中信有中譯本)。幾年后,他又出版了“Joy on demand”一書,并從Google榮休。現在創立了專注“快樂”和“發現內在自我”的培訓機構,Search Inside Yourself Leadership Institute。

要說兩本書有什么區別,Joy on demand可能相對專注情緒管理,減壓鍛煉和冥想修行,Search Inside yourself更強調自我認知然后改善工作和生活。抱歉兩本書還沒讀完,以上僅供參考。但兩本書的主線都是作者非常真誠的結合自身數年的實踐,和坐享(冥想)修行得來的寶貴經驗和思考。而且還把一個由亞洲發源的,卻已經被亞洲人覺得很枯燥的修行方式,講解的很有趣,很酷。

中國古人不是說“書中自有顏如玉么”,西方人也有“The Great Mind Is Better than Sex”一說。陳一鳴更是把后者作為Joy on demand書中的一章標題,并在此章開始部分講了英國小伙子Peter出家修行,成為Ajhan Brahm法師的故事。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student called Peter studying theoretical physics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One fateful day, Peter went on a meditation retreat, during which he managed to go very deep into his meditation and experienced the profound joy of deep meditation.He realized this joy he experienced was far more satisfying than the pleasure of sex, and he knew because he just had sex with his girlfriend about a week before the retreat. It blew him away. His first thought was, “Why didn’t anybody tell me about this before?” That was when he decided to become a Buddhist monk.Peter grew up to become Ajahn Brahm,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and respected Buddhist monks in the Western world today.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