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敏瓊
低迷狀態的心結總是解不開,有人說,想不開的時候就去讀書,它會給你答案。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如果沒有請成為自己的太陽。”我的疑惑,這本書給我答案了,《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在這里分享給大家。
迷茫似乎是年輕人的常態,若不去發現,可?能?認?為?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盧思浩在《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一書中用真實的文字記表了其在墨爾本的生活經歷以及關于夢想,關于旅行,關于愛情、友情和親情的闡述。他的文字在溫暖細膩中不忘給迷茫中的你當頭一棒,是適合年輕人的雞湯,讀完讓人豁然開朗。
我認為青春的贊歌應該給高考路上的學生,我也很懷念那些執著與熱情。那時,他們用秒計算時間,用一張張試卷卷、一張張草稿紙計算學習效率,用早起晚睡爭奪時間,用速溶咖啡提神,用意志與瞌睡做斗爭,在中國地圖上勾畫著想去的地方。似乎這樣才會心安,正如盧思浩所說:“唯有夢想才配讓你不安,唯有行動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盧浩說:“人總是在高中的時候懷念初中,大學時懷念高中,工作了懷念大學,青春時想著長大,老去了懷念青春。”青春就是這樣一個永恒的話題,經歷時太苦逼,經歷后難忘懷。等老了想起時也會意味深長地說:“我也青春過。”
“不是只有轟美烈烈的感情,才算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有人把青春耗在了暗戀里,有人把感情放在一邊,選擇了夢想。每個人都青春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會遇見讓他所仰望的人,也會遇見他想做?的?事”“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叫做行動。”在過里我就不由自主地相起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講兩個年輕人約好幾年后在美國見面,有一天,當其中一個人在華爾街遭掄劫時,接到電話的另一個青年還在家里的床上呼呼大睡。第二個故事是迷茫青年一口氣寫了封長信給楊絳先生,大致內容說的是自己很迷茫,楊絳先生讀完后只回復他八個字:讀書太少,想的太多。人應該有夢想,當然也不能空想,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多少人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多少人敗在了堅持的路上,不是才華配不上夢想,是沉淀的過程欲速則不達,急什么?沒有什么能一下打垮你,就像沒有什么能一下挽救你一樣。
關于愛情,吳桂君說:“喜歡一個人,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江南在《龍族》里說:“世界上有兩萬人會與你一見鐘情,可你一生一個也沒遇到,與其說是一見鐘情倒不如說是命運…”盧思浩說:“先變成更喜歡的自己,然后遇見一個不需要取悅的人。”?在愛情里,無論是一開始的激情還是后期的承諾,愛情,從來都不是可以等價衡量的東西,你在一始接受時就應該做好準各,愛一個人從來都不是以對方是否愛你為前提的,愛,是一個人的事情,與對方無關。即使你遇見他的全部意義只是為了與他告別,你也要明白,失戀的意義,不是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轍,也不是讓你的感情一次次地不得善終。愿那些錯過的人,經歷了顛沛流離之后還會再度重逢。
關于友情,年齡越來越大,交際圈越來越大,朋友圈卻越來越小。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留了下來,志不同道不合的也隨風而去。不是誰變了,只是到了岔路口,就要學會分道揚鑣。
關于親情,不論走多遠,都不要忘了回家。如果奔波的路上累了,就回頭看看吧,人一直左故鄉的方的守望,那種期待的目光,會?成?為?你?漫漫人生路上的?信?仰。
旅行的意義在于成長,重要的是要學會獨處,如果一個人一邊旅行又一邊害怕孤獨,那么他永遠找不到旅行的意義,你只是從你待膩的地方去了另一?個?別人待膩的地方而己。在我看來,旅行的目的不過是在安樂中找些節奏,不至于?安?樂?死,也不想認為我眼里的世界就是全世界。
青春是一本倉促的書,我們含著淚一讀再讀;?我們一路奮戰,為的不是變成別人,而是不讓世界改變,倔強又孤獨,路還很長,天總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