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看待小干留不留部這個問題的

暢談

又到了一個尷尬的時間點——換屆,各個社團的部長都會旁敲側擊問小干留部的意愿。我雖是部門助理,也找自己的小干聊了聊,本來只是一個簡單的訪談,沒想過那么快要小干去解答這個難題。不曾想小干們都很坦白,很直截了當給了我答案,留的留、退的退,理由都很充分,似乎毫無回旋的余地,打了我一個措手不及。

小干A說自己不是那種適合呆在機構的人(他拿自己做了一年的實驗),據他說他只跟某些特定的群體合得來,平時更喜歡獨處;他沒有信心在下一年給新小干樹立榜樣,擔起部門建設的重任。小干B是舞蹈團的,她說自己大二想花更多的時間去帶大一的師弟師妹跳舞,兩個機構兼顧不來。當然,不適合就是不適合,另有規劃就是另有規劃。 我有充分地理由相信我的小干在做出退部決擇的時候都會曾有那么一刻的猶豫,因為實在很難在短時間內放下培養了一年的感情,還有一點一點積累的歸屬感。決策的過程是很痛苦的,這種痛苦最終也傳遞到了師兄師姐的心上。然,不留畢竟就是不留,如此的血淋淋,如此的不堪!

如果把社團比作一個企業,那么員工不留部亦即是離職,這是常態。馬云說: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只有兩點最真實: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這些歸根到底就一條:干得不爽。類比到社團,就是社團留不住人,其實就是因為沒辦法滿足小干的需求,或者沒有及時關心小干的生活和工作狀態。所以每個沒留住人的社團和部門確實應該反思一下……


都說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天總會黑,人總要離別,誰也不能永遠陪誰。離開曾經歸屬部門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遲早的事,即使是部長也不例外,我們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青春都奉獻給自己的部門。我們都有自己的規劃,有自己的追求。不留部沒有什么羞恥,留部也不見得很光榮。但是無論是作為一位師兄還是一位在社團混過的人,我都覺得我都有義務引導所有還在為留不留部而糾結的人去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你的社團當初為什么招你進來?真的是因為你足夠優秀嗎?

2.你留下來可以為社團增添價值嗎?有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人?

3.在你心中部門處在一個什么位置?曾經的友誼如何安置?

對于第一個問題,我想說的是:一個社團有一個社團的使命,對于每一個曾經選擇留下來的人(也就是所謂的部長),傳承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所以當初選擇你就有把你當做繼承人來培養的意思。如果把社團事業比作一個大家族的家業,那么這個大家族里,總要有人留下來守住這份家業。會有那些成熟懂事的留下來,扛下了這份守望的責任,并把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在新一代繼承人的身上,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新一屆小干的身上。當然也會那些有抱負要實現、有夢想要追求的人,含淚離開了,去看很大很大的世界,不帶走一片云彩。

離開

說到第二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主做出選擇的權利。但也有有些人有些時候身不由己,特別是當大家都去意已絕的時候——這個時候特別需要有人委屈自己站出來主持大局。從一個大的角度說,人這一生真的沒幾次委屈自己的機會,也沒幾個人有主持大局的能力,如果你對自己的能力還不尚了解,不妨去挑戰一下自己。被身不由己多撞幾次腰沒準你就成長了!特別是你所在的部門已經離不開你的時候。

第三個問題,我想每個此時還糾結去留的人多少是難以割舍那份溫存了一年的友誼。固然,不留部并不代表當初的那份友誼會消逝,但你我都知道,時間就是一把無情的殺豬刀,少了接觸,當初的那份感情總會難免被時間的洪流沖淡,把握不好,可能到最后只能留個念想而已——這并不是沒有的事!這樣的事每天都在發生。所以在做出離開的抉擇的那一刻就要做好充分地告別過去的準備。

安放曾經的友誼

我知道“留部可以處在一個部長的立場想問題,去做決策,可以鍛煉自己的領導和協調的能力”“當部長可以提前體驗上有老下有小的職場狀態”這些謊言已經哄不住人了,現在。我能做的只有引導大家去實實在在地思考!無論如何,愿留下來的守得基業長青,望離開的能常回家看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