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換新手機設備,所有的APP進行了重裝,將每次打開APP的引導頁進行截圖留存之后寫下這篇記錄
1.總數:3~5個界面之間
2.形式:靜態界面 & 動態視頻
3.類型:功能介紹型 & 產品宣講型
4.內容:
每個界面內容之間是否具備關聯關系,或者故事性,還是單一的散點
內容傳遞對象是多邊用戶角色,還是單邊用戶角色
內容構成以APP界面為主,還是虛構場景化為主
5.操作引導:
單個行動點 or 多個行動點
每個界面 or 最后一個界面
不同類型的產品引導頁定位不同,例如:平臺類的產品更偏向產品宣講型,功能類產品更側重功能介紹型
產品所處階段不同引導頁定位也不同,例如:V1.0版本時期偏向產品宣講型,V2.0版本之后側重核心功能介紹
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期看引導頁歸類幾個優質的項
A、內容故事性線條最清晰型:哈羅單車
第一頁:使用手機APP找到附近的車輛
第二頁:找到車輛之后開鎖使用
第三頁:使用完了停靠路標,自由還車
第四頁:開始騎行吧(行動點)
B、操作引導最具亮點型:百度地圖
第一頁和第二頁沒什么好說的,關鍵在第三頁。設置家庭地址、公司地址、出行方式的行動點引導,想比較于常見的開始使用、登陸/注冊,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按照同類方式做的還有好奇心日報行動點的引導是開啟通知
C、引導頁內容最具可讀性型:什么值得買 / CATCH
標題:好價 - 好物 - 好文 - 關注
對應傳遞的信息點:價格優惠 - 貨品有保障 - 大眾評價 - 私人定制
而在內容的設計和排版上也確實統一、流暢便于用戶接收
內容:客戶 - 攝影師 - 風格 - 地點
對應傳遞的信息點:買方 - 賣方 - 品類 - 配送點
與什么值得買不一樣的是CATCH每一頁的引導頁上都有開啟使用的行動點,可以跳過之后的引導頁內容。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上看,好處是:能夠讓老用戶跳過觀看廣告的時間直接進入觀看正片;弊端是:減少了首次對用戶進行產品宣講的教育機會。
有意思的是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決定呢?
D、最個性/酷炫型:開眼
采用的是視頻形式,從引導頁上的小點看是4個引導頁,但其實每一頁的視頻播放完都會自動跳轉播放下一頁的視頻,等于說你可以在同一頁上觀看完整個引導頁的內容。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每個引導頁下放都有行動點跳過引導頁了。而采取同樣方式的還有@純銀 的新產品 貓餅,但整體的內容、效果、流暢度缺沒有開眼精細
接下來是一大波引導頁的截圖,歡迎來討論、補充還有哪些引導頁做得nice的產品
--------- 2017.9.13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