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了寧向東教授的得到專欄, 其中他的第七講有講到了認知不協調, 認知不協調簡單來說就是認知跟行為不合一
寧教授文章中我認為有三點很重要
1. 有認知不一定有行為?
2. 人并不是理性的,有天然的局限性?
3. 改變行為可以改變認知?
我發現我自己就是一個認知不協調的人, 常常對著同事, 朋友, 家人可以說的一套又一套, 但是自己的行為又跟說的不一樣,而且愛用自己的觀點去強壓別人, 希望別人用自己的觀點去行事; 現在想想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狀態, 在認知這塊主要是覺得自己比別人懂的多或是職位跟權力較高, 典型的官僚主義; 而行為方面就是因為沒有他律, 且又不自律, 就不會用自己的認知去看自己的所作所為, 反而都聽從自己的欲望行事
"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這句話也能解釋這樣的狀態,因為當局者往往是不理性的, 分析時有天然的局限性, 而旁觀者因為事不關己, 往往能以理性的角度分析
最有趣的是第三點, 人往往會在自己已經做的行為去找尋合理的理由,動機,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人的認知是可以改變的, 寧教授舉的買股票例子, 買了股票之后, 人都會期望這支股票漲, 所以在分析這家公司的認知就會改變, 就會認為這家公司做的任何決策或產品都可能使股票漲
有些企業或政府就會利用這點去改變人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