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的中國超級城市中,狀況有了很大變化。很多從事白領工作的女性的收入并不比同類的男性少,完全有能力獨立過很不錯的生活。所以尋找到心儀的配偶對這些女性來說,在她們心理賬戶上算作一種收益,而找不到心儀的配偶并不計做損失。
要說這里面有什么遺傳學上的依據,其實反倒是容易的。女性繁殖機會有限(一共 400 個卵子),天然傾向于尋找最優秀的配偶,而“優秀”的定義也會隨著自己的水準水漲船高;男性則天然傾向于傳播自己的基因,對他們來說,傳播的范圍越廣越有利,個體標準則放在其次。
不過,這倒是讓我想起了偉大的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在 1970 到 1980 年代曾經驗證并闡述的一個理論,來解釋莫里斯·阿萊提出的阿萊悖論。
這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論被卡尼曼起名叫“前景理論”。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人們在處理收益問題時會傾向于規避風險;但當人們面對損失會傾向于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