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痛苦中成長,還是在舒適中死去

朋友打電話來,讓我去安慰他的妹妹,因為是多年的好朋友,我與他妹妹也很熟識,聽他這樣說,就很奇怪,因為在一般人眼里,他的妹妹日子過得相當不錯了。

為什么這樣說呢?他的妹妹,小南,醫學院研究生畢業,嫁的老公是她本科同班同學,當年追她也是花了好大心思,進校的時候一見鐘情,在一起后也是對她呵護備至,本科畢業的時候兩個人一起回了小南老公的老家。

因為小南公公在當地還是有點地位的,小南老公畢業后就去了一家附屬醫院,小南研究生畢業也去了這家醫院,大家擠破腦袋都想去的醫院,小南去了,然后各種糾結開始出現了。

因為小南去的時候屬于特殊情況,醫院正好沒編制名額了,小南以招聘員工的身份進去,因為學的是神經外科就被分到了住院部,經常要值夜班,小孩生出來之后兩個人都顧不了,只好由爺爺奶奶長期帶,與爸爸媽媽都不親近。

醫院的醫生比我們想象中都更累,小南覺得很辛苦,而且作為沒有編制的員工,同工不同酬,事實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實際上就算小南拿的薪水比同事少,也比外面很多單位強了。

朋友可難受了,總覺得妹妹當初應該去高校,作為一個女人,醫院值夜班顧不了家是個最大的問題。

我這個朋友自己是高校的老師,我就問他,那你平時抱怨說自己工作的時候又怎么想的呢。

他說,我不同,我是男人,我妹妹是女人,你看我們學校女老師多幸福啊!

哎,人們總是這樣,看著表面現象,想當然地自以為然,然而,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我正好無事,于是撕給他看,你說你們高校女老師特別幸福是吧,你是指不用考慮科研項目,不用考慮授課課程數量,也不用考慮論文發表情況,更不用去和別人搶職稱名額的行政后勤崗位的老師吧,那倒的確是挺清閑的。

如果是上一代的人,完全可以這樣安安穩穩地過一輩子,而如今,形勢一年比一年變化大,現在那有什么鐵飯碗啊,舒適的日子過久了,怕是不知身在何處。

像小南這般年齡,以后的日子還長得很呢,真要去高校一個什么清閑的崗位,十年后,二十年后呢,真要有什么變化,四十多歲,沒有核心技術,沒有積累的閱歷能力,說不養你就不養你,你該怎么辦呢,真要老上十幾歲,直接退休,倒也好了。

現在,小南在這個醫院是很辛苦,高校 的一線教師也不輕松,任何一個單位做事的人都是操心的命,可是凡事是有回報的,不是不報,是你沒做到位。

世人都是眼孔淺,總是看到眼前的利益,忘了笑到最后才是贏家。

在實干的崗位,很辛苦,而且最難受的是,不患貧富患不均,同樣的勞動,甚至是,我們會看到,總有那么些人,不用付出多少勞動,得到的比誰都多。

物理學上有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英國諺語中有句: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直譯過來,就是曾經風靡一時的古惑仔電影里面那句有名的臺詞: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突然想起我前不久說這句話是對我表弟感嘆的,經常有朋友覺得我現在有點拼的感覺,要工作要帶娃要讀書還要兼職做工作室,我表弟也不能理解我這個年齡了怎么心還挺大,我只能說因為二十多歲的時候胡耍嗨過頭了,現在來還。

與朋友談到小南妹妹的事情時,我突然釋然了,以前總覺得自己在二十來歲的時候走了很多彎路,比當時一起畢業走得近的朋友都過得辛苦,一直很是后悔和抱怨剛畢業時候的選擇,感覺后來工作時吃的虧流的汗水都是當年不懂事的時候腦子進的水。

而實際上,這些年來的痛苦和糾結,的確不能讓我舒適安逸地像我那些一路走來順順當當的同學,他們有的一直保研讀博工作結婚生子步步為營,有的很清楚自己的優勢選擇高門豪戶在物質上優越于眾人,

以前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努力不夠果敢不夠英明決斷,現在想來正是比別人多承受的一些歷程,反而造就了如今的我。

舒適會讓人麻木,而痛苦會讓人清醒。


這些年,最開初因為別人的否定而難受,經歷了痛苦的自我否定階段,歷練出了“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內心的日益強大,讓我明白了對于我而言,人生的終極意義,就是在于找到自己喜愛并擅長的事情,并一直做下去。

實際上并沒有那么簡單,總會有人想改變你,想讓你和他一樣,因為這些人們都覺得他的生活方式才是正確的,而世上破壞力最強的從來不是做壞事的人,而是好心幫倒忙的人們

正如我身邊的人都是非常支持我寫作的,口頭上都是說我的成績是他們的驕傲,可是當我們侵犯到他的權益,比如剛剛就會有某人喊怎么開水都沒有了也不燒,我只好默默地停下打字的動作,去燒開水。

這個時候你要和他講道理,反問你喊我的時候為什么就不可以燒呢,或者說是沒看到我在碼字呢,是講不通的,因為某人的腦袋在特定時候是水泥混凝土做的,不如自己動動手吧,可是文章一旦斷了,回來思路又要重啟。

所以,可以看清的痛苦可以訴說的憤怒永遠不是最強的障礙,真正的痛苦往往來自我們的內部。

而一個人想要實現自我的價值,你所要應對的不僅僅是外界的壓力和痛苦,工作的辛苦,同事的排擠,上司的白眼,最難的是自己搖擺不定的內心。

而最可怕的是,當你過慣了舒適的日子,還自以為能過一輩子,卻已經在溫水中被煮得熟得不能再熟了,想起小時侯我家附近的紡織廠和綿麻織廠,還有某玻璃制廠倒閉的時候,一大群工人在工廠面前搖旗吶喊“還我青春”“我要吃飯”,曾幾何時,在我兒時模糊的印象里穿著廠工作服的人過馬路都可以橫著走。

讀書時代去到重慶,過歌樂山的時候被告知前面封路,繞道而行,后來知道是某一工廠工人靜坐示威想要重新被安排工作。

我始終記得多年前,當我們的車從另外一條平行的道上繞過,遠遠地看到幾百米外的公路上,烏黑黑地坐了一公路的人,沒有聲音,深冬的傍晚,雖沒結霜,也是寒氣逼人,這么多人,為了生活所迫,想要討份工作,工廠解散下崗卻沒有一技之長,只好來求助于國家和政府。

那是因為時代的問題,人們最初沒有意識到原來工廠那么風光一時的鐵飯碗也不能保一世,而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考驗人的時代,最好是因為人們可能憑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同時最考驗人的也就是不僅要會做,還要有頭腦和深謀遠慮。


現在和未來是屬于智慧型的人才,當你擁有別人沒有的才能和技術,你就是大神

是在痛苦中讓自己鳳凰涅槃,還是溫水中煮青蛙,孰高孰低,一望便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