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個朋友, 憑著自己的踏實勤勞,掙下百萬家財。有自己的小事業,每天雖辛苦,但生活過得安定充實。
前年,他被人誘騙,損失幾百萬,差點家財散盡。之后一整年努力去補救,挽回了大部分損失。 這本是件高興的事,但可嘆的是,他回家后,發現事業已陷入了困境。他四處活動,輾轉奔波尋找項目,無果。遭受騙打擊重拾的自信,又有土崩瓦解的趨勢。
那時和他聊天,問及他自己,總是“一事無成,純屬瞎折騰”,“白費力了”或“沒有找到事做,悶啊”之類的話。千里之外,我都能感受他的沮喪和焦躁,心里的郁悶溢于言表。
要他說點高興的事吧,他回答說“沒有”。避談感情話題,說心如止水。談到與愛相關的字眼,就選擇沉默,說到家庭,就說男人的責任,除了賺錢,應該沒什么能激起他的興趣。
我知道他的努力,也理解他的心境。沒事做,何來的安全感,對未來的迷茫惶惑,男人的責任,如海嘯般席卷而來淹沒一切情緒。自信和寧靜都做不到,何談幸福和快樂?
我想幫他,卻很無力!
2.
因為,我自己也是一樣啊!
2016對我來說,也是烏云蓋頂的災難。家中變故一個接一個,真真禍不單行!我一度也是沮喪的要命,覺得自己命運悲催到了極點。我甚至惡意揣度,是否上帝看我前幾年過得太順,故意為之?
苦悶彷徨時,偶然間讀到一篇名為“提醒幸福”的文章,它如燈塔,為我這只迷航的小舟指點方向,如春風,吹散了我心頭終日的陰霾。溫暖又篤定的語言,治愈了迷茫又無措的我。它重塑了我的幸福觀,開啟了我新的人生旅程!
身兼作家,醫師,心理咨詢師三職,被王蒙喻為“文學的白衣天使。”畢淑敏用奔跑不已的睿智和執著恒定的醫心,創作出眾多教化心靈的文學作品。《提醒幸福》便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你說“人生總是有災難。其實大多數人早已練就了對災難的從容,只是還沒有學會災難間隙的快活。”
這句話 點醒了迷惘的我,我想起了“人生不如意之十之八九”的古訓。順境久了,竟然忘卻了這才是生活的常態。之后,面對打擊和失意,我內心坦然,釋然!沒有了自怨自艾,一切仿佛明朗化,人生除去生死無大事,眼前的困難有什么大不了的,有什么不能克服呢?
苦難其實是財富,在經歷厄運后,我發現,2016,是我成長最快的一年。這一年,我學會了善待婚姻,正確對待孩子,正視了自己性格的缺陷,重拾了夢想,做好了準備:2017要遇見更好的自己,做一個主動追尋幸福的人。
3.
你說“幸福并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只是你心靈的感覺。”
有些費解啊!當下這個追名逐利的社會 ,不是擁有的越多,就越幸福嗎?幸福真的只是心靈的感覺嗎?我陷入了沉思……
有一部劇里提到世界上只有百分之六的人才感到幸福,數字真的太少了。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一個調查“你認為自己幸福嗎”得到的結論有些訝異,最具幸福感的人,竟然是專注當下生活的平凡夫妻。
我國某雜志也曾做調查:人們所理解的幸福是什么?結果得出人們對于幸福有這樣的十大標準:①最具有資本的幸福——身體健康;②最具有成就感的幸福——收入滿意;③最溫馨的幸福———和家人在一起;④最浪漫的幸福———得到愛;⑤最安心的幸福———有一套屬于自己的住房;⑥最超值得幸福———自身價值和能力得到體現;⑦最實在的幸福———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⑧最基本的幸福———在優良環境下生活;⑨最長久的幸福———社會安全;⑩最可靠的幸福———有值得信賴的朋友。
該調查結果顯示,幸福并不是一個具體的概念。幸福是因人而異的。
擁有金錢,地位,聲望,甚至愛情,你都不一定擁有幸福。因為,幸福就是一種欲望的滿足,是一種心情,是很個性的體驗。人境遇改變了,對幸福的理解也會不同。
生病時,你會覺得擁有健康就是幸福;饑餓時,你會覺得吃飽肚子才最幸福;可失戀的人看來,也許,沒有比和愛人在一起更幸福的事;一個不值一文的小伙子,會覺得坐擁財富和地位才配談幸福;富翁們,卻覺得有自己隨意支配的時間和共享天倫才最幸福……
你看,就是這樣的。幸福,并不像數學公式定理那樣是普遍真理,它是一種極私密的個人體驗,是個人在自己人生某個特定階段和情境下最渴望的東西,是心靈最溫馨最溫暖的花火。
4.
人,生來是為追求幸福和快樂的!
你說“幸福是一種心靈的振顫。它像會傾聽音樂的耳朵一樣,需要不斷地訓練。”
“人們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馬車已經駛過去很遠時,撿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她。”
在我年已不惑的時候,才明白我有過多少美妙的時光,我錯過多少幸福的時刻!
就像春天的鳥鳴,夏日的清風,秋葉的靜美,冬雪的素雅,伴隨在身邊的,我卻視而不見。就像月色皎潔,夜風微涼,常春藤下姑娘吹亂的秀發,男孩沒看見,他皺眉,思索,追尋所謂的人生意義……我們辜負了多少良辰美事啊!
憶起了,孩子飽食乳汁后,香甜的酣睡,追逐嬉戲時,歡快的嚷叫;和愛人徜徉公園,一路馥郁的花香,相擁而眠,和風細雨的溫柔甜蜜;與朋友微信聊天,疏解煩悶的暢快,聚會小酌,感慨萬千的激動……
這些場景,何其多!其實哪天沒有點小確幸圍繞在身邊呢?只是我心紛擾,我心浮躁,無從感受罷了!
5.
從今后,側耳傾聽,靜心感受,風從哪里來;從今后,睜開眼睛,全情感受,四季的變遷;從今后,敞開心胸,放下心防,去接受所有的善意和美好;從今后,要用心傾聽生活的歌吹……
現在的我,專心致志的活在當下,似乎是打通了任督二脈的習武者,有著敏銳的觸覺,細膩的心思。生活對我來說不復是過往的蒼白無顏色,而是詩,是畫!
心中蓬勃的激情,不時有一吐為快的沖動。想創作,想表達,這種感覺從未這么強烈。寫作是宣泄的最佳方式,文字代表我的心聲。記錄生活的片段,留作回憶;描繪美好自然,感悟四季;表白情感,愉悅自己,收獲幸福。
寫作把我和這個世界鏈接起來,我從未有如此真實的存在感,文字溝通我和親人的情感,讓他們明白,我是那么愛他們和這個家,文字有一種魔力,賦予了我激情,感動,我感覺,幸福離我從未這么近!
6.
最適合描摹自然,抒寫心境的文體當然是散文。散文,文體不受約束,可描述生活中的片斷或事件,或表達觀點、抒發感情,或揭示其社會意義,也可著重描寫自然之景或敘寫生活的感受。語言靈活,表達方式多樣,可將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融為一體。
散文之于寫作,對我來說,就是春天里逢了一場花事,順理成章。那一天,陽光正好,那一刻,輕風微擺,你自對面來,笑如夏花開。遇見散文,就如這般美好!
走近散文,開始寫作,我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和幸福感多了起來,享受生活,感悟人生,對自己的認同感增強,生命因此豐盈起來。我也明白了,要珍惜身邊人,做好眼前事,才有幸福和歡喜,夢想和未來!
感謝畢淑敏,感謝寫作 ,感謝散文,和你們的遇見,誕生了一個更寬容、樂觀,自信,進取的我。這樣的我,對親人更耐心,更具愛心,對朋友,更熱情關心。滿滿的正能量,悄悄改變著我的周遭,人際關系的融洽,讓我心情舒暢,做事順溜,更期待遇見一個優秀的自己!此時,我想高呼一句:夢想,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