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怪、力、亂、神。
《搜神記》的作者是東晉史學家干寶,這本書記錄了古代民間傳說中涉及怪力亂神的故事。全書分為20卷,共記錄了454個故事。它被譽為“中國志怪小說的鼻祖”。
干寶,于282年出生于新蔡(今河南省新蔡縣),于351年去世,是東晉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
《搜神記》中記錄的奇聞怪談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晉代以前神仙術士及其神通變化的奇聞異事;
2.漢晉時期巫人與術士降伏鬼魅、溝通人鬼的奇異事跡;
3.漢晉時期通易學、善卜筮(shì),能為人預知吉兇、消宅祛魅的方術之士;
4.與星宿河岳諸神有關的靈異故事;
5.漢代以來的民間淫祠;
6.夏代以迄三國期間的各種妖孽怪異之事,間雜以讖(chèn)緯學的解釋;
7.與符瑞災異有關的各類奇聞異事;
8.與歷代王朝興替有關的符命讖緯之事;
9.與瑞應災異相關的故事;
10.與夢的解析與占卜有關;
11.具有卓絕之才識、至誠之情義的仁人義士、孝子賢婦;
12.因元氣的變化感應而發生的種種奇異故事;
13.具有靈性的奇異物產;
14.推原神話、感生神話等;
15.得以跨越生死限界,能夠死而復生的傳奇人物;
16.因鬼而起的故事;
17.發生在人與各種精怪之間的一些有趣故事;
18.表現了人類除之而后快的“驅怪”心理;
19.降妖除怪;
20.因果報應故事;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明顯受到了《搜神記》的影響,不過前者里包含了更多情節更完整的故事,而后者的故事常過于短小精悍,缺乏足夠的細節和鋪墊,故事性更低。
我時常想,若以《山海經》中的地理特產為架構,以《搜神記》中的神仙妖怪為線索,輔以壯闊的故事架構,兼之細膩入微的文筆,應當是能寫出具有濃郁東方色彩的皇皇巨著。作家大可不必挖空心思,無中生有,只要從浩如煙海的古籍中采擷一二精華,就不缺靈感源泉。
世界上是否有神仙精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我們目前都無法準確對這些存在給出定義。古代一些被視為與鬼神有關的現象,部分已經被科學解釋;不過仍有很多我們無從得知其真相,一方面是因為留下的文字記錄過于抽象和失真,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對自然的了解太少。
我認為無論科技如何發展,人類都不可能窮盡自然的真相,那么只要有人類認知上的盲區存在,那我們對這些超自然的形象的想象、崇拜、恐懼、厭惡等心理就不會消除。
我以為儒家對這類事物的態度是可取的。“敬鬼神而遠之”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與祭,如不祭。”對于我們所不了解的事物,不輕易否定或盲從;對未知抱有敬畏之心,既不褻瀆亦不諂媚。如果一定要參與這樣的活動,那就表里如一,由內而外,真誠從內心發起,而表現于外在。
部分目錄
1.卷一
1.1.神農鞭百草
1.2.雨師赤松子
1.3.赤將子轝(yú)
2.卷二
2.1.壽光侯劾鬼
2.2.樊英滅火
2.3.徐登與趙昞(bǐng)
3.卷三
3.1.鐘離意修孔廟
3.2.段翳(yì)封簡書
3.3.臧仲英遇怪
2019年0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