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個媽媽每每談起她兒子,總有百般好,唯一樣,太過禮貌,凡事謙讓不爭,讓她覺得自己的孩子將來會吃虧。我不懷疑他有變相夸自己孩子謙謙君子之嫌。作為媽媽,我能理解。她的憂慮來源于這種謙讓和禮貌不由心生,好似一種條件反射,事后又不釋然,郁郁不得。不管遇到比自己大的還是比自己小的,總是不爭不搶,哪怕他非常喜歡的物件,如果別人來要,他也會拱手相讓。這個時候媽媽希望他霸道一點,蠻橫一點,男子漢一點,哪怕是將他人推到,這個局面媽媽也會來收。可是我們平常接受的教育是禮貌謙讓,不打人,會分享,不是嗎?她深知這點,所以這種復(fù)雜的關(guān)系她也不知要怎么解。
? ? ? ?我笑著說,從現(xiàn)在開始做個夜叉,保管你兒子以后成混世魔王。雖半開玩笑,但我一直認(rèn)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屬性,天生而來,有的小孩天生懂事乖巧,有的天生頑劣不羈,都是常態(tài)。書香門第,不會出落出魯智深那樣的彪漢,尋常人家,精于四書五經(jīng)也是難事,七分天注定,三分靠環(huán)境,不能強求。至于吃虧,更是常態(tài),老話說,吃虧是福,對小孩子來說吃虧不見得能領(lǐng)悟什么,但是吃虧后的心情他是實實在在的體會者,不管是壓抑還是憤怒,最終都得自己消化,這種情緒管理外人再怎么教導(dǎo)也沒有比吃幾個閉門羹實際。
? ? ? 在吃虧的背后,其實也折射了每個大人對孩子的期望有千百種訴求,各有各的煩惱,似無病呻吟,但又那么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