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子
2016年的元旦,我帶著先生和兒子回到了湖北省天門市拖市鎮橫河村老家,又見到了久違的拖市二中,看到它還在,我心里就感到很踏實,因為它是我遇見文學的起點,它是我心中永遠的溫暖港灣。
從2000年上大學之后,我每年回家的次數基本不超過兩次,特別是2010年博士畢業參加工作之后,緊接著結婚和生孩子,回家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了。每次回家聽到有人說拖市二中可能會變成工廠或企業,我心里都會很緊張,盡管它已經不再是學校,盡管它已經漸漸破落,十余年都不再有學生和老師,但是只要教室、宿舍、食堂的舊房子還在,操場也還在,我就覺得它沒有變,還是永遠的拖市二中,我還能從中看到我遇見文學時最初的模樣。
回頭想想,我離開拖市二中已經整整二十個年頭了,那時遇見文學時的驚奇和欣喜,那時所有發生在我身邊的點點滴滴,在腦海中慢慢清晰,讓我的心情更加惆悵。
2遇見文學
1995年9月4日,一個燥熱的下午,拖市二中二(1)班的教室走進來一位矮小的老師,戴著厚厚的眼鏡,夾著語文課本徑直走上講臺。“大家好,我叫敖維,陜西人,我們將共同學習語文”,敖老師的自我介紹簡練而全面,只是他的陜西拖市口音,讓我們全班同學都很不習慣。那天第二節課,敖老師拿著一本文學雜志給我們念了一篇文章,具體內容忘記了,總之當時不適應他的口音,他念的內容我一句都沒聽懂。課后敖老師走到我的座位前,把雜志遞給我,“拿去看吧”,敖老師親切的說。我接過雜志,心里暗暗得意,全班第一名還有這個優待?但是我從小不愛語文,不愛文學,那本雜志我壓根兒沒看,放在書桌里還嫌占空間,直接把它帶回家里放在了角落。漸漸地,家里的角落堆滿了厚厚一摞雜志,落滿了灰塵。
當時的鄉村中學生活簡單而充實,那時候幾乎沒有零食,沒有電腦,沒有游戲,沒有手機,沒有mp3,沒有電視,甚至連錄音機收音機都沒有,每天除了上課聽講,下課休息,業余時間看書和做作業之外,沒有任何其它活動。我還像往常一樣,課外幾乎從不做和語文有關的事情,敖老師的課堂上,我也沒有特別的用心。大概一個月后,敖老師開始了每周一次的隨堂作文訓練,我反而覺得有了挑戰。第一次作文,敖老師讓大家自己擬題,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我的作文題目是《第一次挨打》,我寫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寫自己第一次被爸爸打,不是事實,純屬虛構。但是這篇作文得到敖老師的表揚,還作為范文登上了學校的公開板報(就是學校主干道上的一塊大黑板,找同學用粉筆抄寫的),我大為吃驚,從來不知道自己還有這方面的潛質。要知道,我的數學偶爾能得滿分,其它幾門課也都不錯,只有語文一直是90分左右(滿分120),這也是我從小學到中學的“軟肋”,對語文就是“沒感覺”,對數學總是“有靈感,有如神助”。
但是,從那以后我開始有了信心,開始認真對待每一次隨堂作文課。后來我陸續有《她和他》情感類作文,《在金色的陽光下》主旋律作文,都被敖老師搬到了學校的公開板報上,幾乎全校師生都認識我了。
有一天,敖老師叫我和幾個同學到辦公室,語重心長的對我們說:“學校成立了一個文學社,希望為大家提供一個良好的文學創作和分享平臺,也希望大家為我們拖市二中文學社增光添彩,第一屆文學社社長就由胡梅擔任吧。散會。”毫無預知的我被推上了文學社社長的位置,我沒有推脫,也沒有感到驕傲和光榮,只有一個信念:得到學校和敖老師的信任和肯定,我一定要把文學社建設好。
從擔任文學社社長之后,我感覺自己真正踏足神圣的文學殿堂了。我逐漸成為了敖老師的“代言人”,很多次語文課上,都是由我為大家讀范文,組織大家進行隨堂作文,并從中選擇優秀的作品推薦到學校公開板報上,大家的積極性更高了,作文水平和語文成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提高了,廣泛涉獵經典名著,才能更快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那段時間,我花無數個周末通讀了《紅樓夢》、《傲慢與偏見》、《紅與黑》、《簡愛》、《小婦人》、《十六歲的花季》、《十七歲不哭》等所有我能找到的大部頭、小部頭書籍,還有像《讀者》《中學語文》等雜志也非常喜歡。
1996年5月,經過層層選拔,我有幸代表拖市鎮參加了天門市作文競賽。我清楚的記得,在漁薪龍華中學的考場前,當時敖老師叫我參加競賽時不要緊張,“任何時候任何作文,都是以情動人,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實感,就能打動人,就能取得好成績,何況成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參與的過程。”我沒有任何包袱,輕松上陣,可是在考場上我一點都不在狀態,考試時間過去一大半的時候,我對自己寫的文字一點都不滿意。破釜沉舟,我撕掉了我的作文紙,向監考老師要來一張新的作文紙,時間緊迫,我選擇了一個新的題目《聶老師,你們的<中學語文>真好》,當時《中學語文》雜志社的聶老師來和我們見面交流過,所以備選的作文題里面有這個選項。寫800字的作文肯定是時間不夠了,我自作主張,第一次寫所謂的詩歌,在半小時內寫了大概20多行的詩,作為最終答卷上交了。從考場出來,敖老師也沒有問我的情況,直接帶我回到了拖市二中。過程最重要,我不看重結果,何況這個結果可能遠遠達不到我的預期。
大概半個月之后,敖老師告訴我,我上次天門市作文競賽得了二等獎,還給了我一張紅彤彤的獲獎證書。我沒有驚喜也沒有驚訝,可能是因為整個考場只有我一個人選詩歌題材吧。后來這首詩歌被修改后又刊登,得到了敖老師的指點,其中有一句我至今記得“火熱點燃火熱的時候,生命就閃爍出希望之光”,當時我問敖老師要不要加一個字“當火熱點燃火熱的時候,生命就閃爍出希望之光”?敖老師說不用加這個字,因為這是詩歌,不是記敘文。盡管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寫過詩歌,也沒有參加過作文競賽,但是那段塵封的記憶仍然讓我感動,感恩敖老師的指導,感恩那時在文學社里的成長。
若干年后,我時常想起“火熱點燃火熱的時候,生命就閃爍出希望之光”,這應該就是對于我遇見文學時最真切的感悟吧。
3遇見更好的自己
遇見文學,我并沒有荒廢其它課程,反而在熱愛文學之余,還能把其它課程學的更好,提高了學習效率。尤其當初二的期末考試遇到史上最難數學的時候,我憑著超常的靈感,做完試卷之后以為能得滿分,最后拿到了106分(總分120)還覺得詫異,而同班數學第二名只拿到了82分,從此我給自己定位為“天賦極高而又非常勤奮的奇女子”。想到這里,又有點小自戀了,就是因為時時處處排名第一,所以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的自由,能讓我游刃有余的在文學殿堂游走,在肯定自己成績的時候,我從不忘記曾經的努力和付出,有得必有失,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很感恩,一路走來,從容不迫。
步入初三,我分到了新的班級三(3)班,一如既往的,每一個老師都對我很好,對我寄予很高的期望。在緊張的初三時光里,我沒有絲毫的懈怠,變得更加自信和從容。緊張的學習讓我的業余時間慢慢被題海占據,我向敖老師提出退出文學社,但是我仍然不會忘記創作,不會忘記文學熏陶。初三的第一次作文課,我的作文《初三》被老師當作范文在班上念給大家聽,其中有一句我記得“進入初三,我的壓力很大,但是除了奮斗,我別無選擇”,這確實是我最真實的感受,作為農村的孩子,我真的別無選擇。在中考最后的沖刺階段,大家都開始更加努力,起床更早,就寢更晚,回到寢室還點著蠟燭繼續學習和做題,我也不例外。有一次實在太困,點著蠟燭睡著了,蠟燭燒著了被子,還好有個同學大喊我的名字,我爬起來用半桶水澆滅了火苗。還好慶幸因為是很舊的被子可燃性不好,才沒有釀成大禍,現在想來仍心有余悸。功夫不負苦心人,最終我以650分的成績考上了湖北省天門中學。
畢業了,我從此離開了拖市二中,從此越走越遠,身已遠,心還在。
從拖市二中到天門中學,從鄉村到城市,我花了一年的時間來適應。高一那年,我的成績一落千丈,語文成績也如此,150分的總分,我一般在及格線90-99分之間徘徊。在心情低落的時候,我迷戀上了文學,愛上了讀書寫字,開始每天一篇日記,總有那么多的感悟想要用文字來表達。高一的第一次作文《開學第一天》,我寫了真情實感,內容大抵是“寢室夜話”,記得其中有一句點睛之筆“開學第一天,遇見新的老師,新的同學,一切都是全新的,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去擁抱新的生活呢!”這篇作文又作為范文在全班展示,我的自信心稍微增強了一點點。
高一期末考試一塌糊涂,我很沮喪,拿到成績單的那一刻,我哭了,是從小到大第一次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而哭。我退縮了,想從理科改為文科,從此不學物理和化學,改學政治和歷史。我把想法告訴了爸爸,他輕描淡寫的說“既然選擇了理科,就念理科吧。”我受到鼓舞,是啊,如果不是因為愛好,完全是因為懦弱去選擇文科,這不是我的風格。選擇理科,但是從不放棄文學,才能擁有更強大的內心,做更強大的自己。
高二高三,我火力全開,在自己的努力和同學老師的幫助下,我很快回到了全班十名左右的位置,并且保持到了2000年7月7日-9日的高考。高中三年,我寫了三本日記,點點滴滴,文字伴隨我最艱難的時光,文學幫我打開心扉,擁抱更好的未來。
2000年9月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因為選擇的是工科,從此再也沒有了語文課,甚至沒有了和文學、文字相關的任何課程,進入了一個純粹科學技術的領域。但是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更改,我還是喜歡讀書,喜歡寫字,喜歡業余時間泡在圖書館看各種文學著作,大學四年雖然沒有堅持每天寫日記的頻率,但仍然能夠做到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心情和經歷,四年下來寫了厚厚的一本“周記”。有了文學相伴,一切都顯得云淡風輕。“文學和專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可能是我大學四年生活最好的詮釋吧。2003年9月,我就通過了清華大學的推薦免試直博生(碩博連讀)的審核和面試,基本進入了一個“保險箱”,也是對大學前三年學習的最好回饋。2004年6月,我順利畢業了,拿到了清華大學正式的博士錄取通知書。
2004年9月進入清華大學,從拖市到天門,從天門到武漢,又從武漢到北京,我這個農村丫頭又得重新適應了。環境的適應已經不是任何問題,用我很敬佩的一位小導師的話說,“胡梅做到了什么環境都能適應,什么人都能相處,什么飯都能吃,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至于專業的成績,科研的能力,這些智商相關的東西,遠遠沒有情商來得重要”。我權當這是對我最大的褒獎了。我還是喜歡讀書寫字,博士六年仍然保持著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心情和經歷的習慣,六年下來也寫了厚厚的一本“周記”。有了文學這個靈魂伴侶,一切郁悶和糾結都迎刃而解。我確實做到了,這一切的一切應該來自于文學的熏陶,文學讓我的心靈得到凈化和洗禮,剝去浮華,甘于寧靜,才能在各個方面得到輕松自如的發展。博士六年,其中的煎熬,參雜著痛苦和不自信,但那都是短暫的,都是能自我調節的。我最終于2010年7月順利畢業了,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多了很少很少,少了很多很多,但是文學是永遠不會少的。
因為文學,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踏上了新的征程,不斷看到更美的風景。
4結束語
好久沒有抒寫自己的心情,好久沒有回憶所謂曾經的輝煌過往,好久沒有為自己點贊,在這里我全做到了。二十年前的我其實很天真很幼稚,又很直白,讓我若干年后仍然輕松自在,從不必扭捏作態。
至于敖維老師,他是對我影響非常大的一位老師,帶我愛上了語文,愛上了文學,愛上了讀書和寫字,從此學會了自我滌蕩心靈,讓我在大學開始之后的十年求學生涯中,永遠心存溫暖,不斷超越自我,激勵自己勇往直前。借此機會對他說一聲:“謝謝敖老師,您辛苦了!”
回首我最美的二十年,一路走來,波瀾不驚,看似平坦無奇,風光無限,實則蘊含坎坷,鑲嵌著艱難和困苦。只要心存感恩,腳踏實地,行勝于言,不斷追求卓越,總能超越自我。無數的事實證明,我自己能做到的比我認為自己能做到的要多得多。
我可以,相信你也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