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最感動人的父愛故事》一書 ,“感動”的父親的愛讓我無法用語言來描繪,它是如螳螂哺育后代般的一生的父親的陪伴。父親的愛,它是無言的,是嚴肅的,在當時往往無法細訴,然而,它讓你在過后的日子里越體會越有味道。
對于父親,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就一直就“老爸,老爸”的叫著。不知是不是因為我這樣叫著,感覺父親就慢慢的開始變老了。大一放假回家,父親接我回家。他走在前面,我在后面默默的注視著大半年未見的父親的背影,他的背開始駝了,感覺不是那么的有精神了。我想,那青絲中的白發肯定又變多啦,那雙粗糙的大手肯定又有了新的痕跡,那……都是為了我,都是給我的愛啊。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讀大學,是我們全家人的夢。可是讀三本大學,不是我的夢。更何況是讀一個外省的三本大學,離家一千五百公里。對此,母親說讓我復讀一年。即使是三本大學,也要在省內上,反正就是無論如何,我是不能出省的。我知道,母親是害怕我一個女孩子在外面生活不習慣,人生地不熟的。可是就是因為這一點,我才接二連三的不斷滑檔,補錄。最后才錄取了三本院校。三本學校,一直都不是我的夢。在我們那的農村,女孩子像我這般大的很多人要不就外出打工了,要不就嫁人生子了,已經不需要父母養活了。而我讀三本一年的學費就可能一些二本學校三年的費用,我如果去讀的話,則意味著需要越來越多的錢,我不想。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似乎知道我的顧慮,他一個勁的說讓我不用考慮錢的事情,告訴我去外面讀書挺好的,長長見識,去坐一下火車,去見不同的人,去看不一樣的城市,不感受不一樣的風景。
于是,在父親的陪同下,我滿懷激動地登上了遠方的列車。有了父親,我什么都不需要去想,什么都不需要去做,就像父親的一個小尾巴,同行的朋友都向我投來羨慕的目光。第一次坐火車,一開始高興,興奮,各種愉悅感充斥心中,接著幾小時過去了,深夜將至,一陣陣困意襲來,可是長時間的坐恣讓我無所適從,空間狹窄得讓我坐立不安,更何況于睡覺了。父親看我的難受,盡力的讓我坐得舒服一點,給我更多的空間。給我講故事,他年輕的時候坐火車人很多,不要說坐了,就是站的位置都可以說沒有位置,那時候人太多了,有時候還和運貨物的車廂在一塊呢,只要有一個落腳之地就很滿足了,更何況現在我們還有坐的位置呢,試著去適應,學會滿足。
一路奔波勞累的父親就要回家了,讓我一個人在這生活。父親走時,慢慢的注視著我,連續的給我說了兩遍“我走了啊 我走了啊”,當時的我什么都沒有說,只是點點頭,很快的轉過身,我怕我會跟著父親離開,我怕我會拉著父親不放。
在外上學的日子,母親幾乎是天天都給我打電話,詢問我怎么樣,一開始不知是水土不服還是什么其他的原因,我感冒的很不舒服,家里更加擔心我了。兩個月過去了,我慢慢的適應這里的生活,有一天父親給我電話,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其實爸爸特別擔心你在那面生活不習慣,那樣你會不會怪爸爸啊。我聽后眼淚就不由自主的流出來了,父親那小心而又慎重的語言一直回繞在我的耳旁,我想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我很幸運有著這樣的父親,他一直都在給予我們陽光,歡笑。在家里,總感覺父親較偏愛我,母親較偏愛弟弟,其實兩個都差不多,都在父親母親的愛下成長。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父親外出回家,總會給我帶回來漂亮的小皮鞋,小發夾,所以我總愛圍在父親身邊。長大后父親幾乎是對我有求必應。我特別喜歡和父親一起逛街,我想要買什么,就伸手向父親,這樣的感覺,真的是太好太好了,有次姑姑還開玩笑的說,父親把我像大小姐似的寵著。高一我一個人在外面租房子住,冬天一到,我的手就愛長凍瘡,有一天放學回去,我看到房間里多了一個暖手寶,心情是何等的激動,其實那個時候還不是太寒冷。有時父親會去我的小房子里,做好飯菜,等著我放學一起享用,那個時候我覺得那充滿著滿滿父愛的飯菜就好像人間美味一樣,因為父親在家幾乎不做飯,有時他一個人在家,他也不做,就泡泡面吃,母親還打趣說離了她,不知道父親怎么活呢。
時光匆匆,我只有兩年就畢業了,我要回到家鄉,要回的離家近一點的地方,要回到離父親母親近一點的地方。我看了,聽了許多“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故事,彼此都在成長,我們正值風華正茂,父母卻未老先衰,疼痛開始找到主人。我知道,我現在不能做什么,唯有每個假期按時回家,讓他們看到我,幫著做一些家務活,晚上圍坐一爐說說話,談談心。
縱使是丹青高手,也難以勾勒出父親您那堅挺的脊梁,即使是文學泰斗,也難以刻畫盡父親您那無聲的溫暖,即使是海納百川,也難以包羅盡父親您對子女的愛。父親的愛,父親一生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