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寶寶一哭,媽媽就有掀衣服喂奶的沖動,尤其是新手媽媽,更是如此。寶寶一含上乳頭,立刻不哭了,好像真的是餓了。真的如此嘛?其實,這是因為母乳是媽媽安撫寶寶的萬能劑,吸吮的動作可以讓寶寶緩解疼痛和焦慮,但是,寶寶哭了,安撫寶寶的方式,不能只有喂奶這一種。
找到根本原因,對癥下藥才是最正確的做法。媽媽切記:寶寶哭有很多種原因,不是只有餓了才會哭哦。
如果媽媽想了解怎么才能對癥下藥,其關鍵是找到寶寶哭的根本原因。媽媽只有找對原因,才能知道如何處理,回應寶寶的需求,如果只會用喂奶來安撫寶寶,不僅不能得到好的反饋,甚至可能造成長期吃奶入睡、大量吐奶、過度喂養(yǎng)、甚至肥胖等等問題。下面,我們來針對寶寶常哭的常見問題來做出分析。
生理現(xiàn)象
寶寶剛出生時的啼哭,是因為從子宮這個充滿液體的環(huán)境來到空氣環(huán)境,需要啼哭來幫助肺泡張開,以最快的速度學會用肺呼吸,這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
初來乍到——陌生、焦慮、害怕
注意:此時的啼哭不代表餓!寶寶剛從媽媽的子宮里出來,肚子里還充滿了羊水,并不會馬上感覺饑餓。
寶寶在媽媽的子宮里呆了將近十個月,突然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周圍環(huán)境、體溫、空氣等等身體所接觸的和所感受的,都和在媽媽子宮里完全不一樣,他會感到焦慮、害怕、擔心是很正常的;
當寶寶靠近媽媽的身體、乳房時,對他來說是最安全的。在媽媽的乳暈有一處叫蒙哥馬利腺體,會分泌羊水的味道,寶寶聞到這個味道,就會感覺到熟悉和安全。
建議:產后幾天,時常讓寶寶呆在媽媽的胸前,做皮膚對皮膚的接觸,會大大降低嬰兒哭鬧的時間和次數。
寶寶餓了
當寶寶主動有以下行為時,有可能是餓了的表達。媽媽可以嘗試哺乳,但如果是3個月內的小寶寶出現(xiàn)這些表達也有可能只是吸吮需要,饑餓和吸吮需要到乳房上的吸吮節(jié)奏和力度會有不同,可以作為結合判斷:
手指握緊靠近胸腹,常常在寶寶剛睡醒時很容易有這個動作;
手腳彎曲,呈放松狀態(tài),主動將拳頭放進嘴巴;
嘴巴如吸吮般張開閉合、伸舌頭。這時你從旁邊經過,他的眼神會發(fā)亮并期待與你互動;
主動尋乳動作。請注意,是“主動”尋乳,并不是你點觸寶寶唇周才出現(xiàn)的覓食反射。“一點就找”并不是饑餓的信號,覓食反射是原始反射,此反射通常要到3個月左右才會消失;
學習過嬰語的媽媽可以聽到寶寶發(fā)出一些要求吸吮的聲音。
寶寶有隔、想吐奶
寶寶大口吞咽一段時間后,開始不再安分地吃奶,拉扯乳頭或者煩躁不樂意。這有可能是寶寶有嗝,想打嗝又打不出來,或者難受想吐奶。也有的寶寶總是伸舌頭干嘔,好像要嘔吐的樣子,實際上就是想吐卻吐不出來難受。
寶寶一般在正確含乳的情況下吃奶,是不太容易吃進空氣的,但如果奶特別沖,不排除寶寶吞進空氣的可能,那么寶寶就會容易想打嗝;
再加上小嬰兒的胃部發(fā)育不完全,就像一個沒有蓋子的瓶子,喝飽奶后晃晃就很容易溢出來。就會像搖晃過后的汽水,特別容易溢奶出來。真吐出來也就不難受了,可如果寶寶有嗝卻打出不來,好像奶已經漫到嗓子眼,就會各種哼唧不得勁了。
建議:媽媽可以通過經常給寶寶拍嗝來幫助緩解寶寶的不適,比如清醒時抱著到處逛逛看看時就拍拍后背,比如吃奶哭鬧了,先等等,嘗試豎抱拍嗝,變換體位等方法讓空氣排出來,舒服了以后再繼續(xù)喂。
奶陣來了
寶寶吃著吃著就開始拉扯奶頭,委屈得雙手推媽媽,躲閃,蹬腿,好像不要吃。
可如果真不給他吃了,緩一會后又是一副著急要吃奶的樣子,煩躁得哭鬧;
“明明剛剛吃了很多奶了”,這樣的情況就不是寶寶餓,很可能是奶太沖讓寶寶在吃奶時不爽了。
建議:比如在寶寶并不想吃奶只想叼奶頭安撫時,不要讓大量奶水噴進寶寶嘴里,大量的奶水會讓寶寶嚇一跳,寶寶可能會在想“什么情況?我現(xiàn)在不想吃奶,怎么會有這么多奶啊,我只想含著”。
寶寶要睡覺
在寶寶想要睡覺,而周圍的環(huán)境無法滿足安靜時,寶寶哭鬧的次數就會增加。特別是剛出生的嬰兒,由于小嬰兒身體比較嬌弱,在被人抱來抱去時,會受到外界過多的光線、聲音刺激,他們常常會大聲的哭。
因為寶寶的情緒受外界刺激而大腦皮層無法平靜,想睡覺的寶寶只能通過哭來表達自己受夠這些外界刺激,想要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睡覺;
嬰兒要睡覺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樣不管什么地點、什么時間,想睡就能睡的。
建議:媽媽可以觀察寶寶平時的作息規(guī)律,觀察寶寶的入睡信號,在恰當的時機把寶寶轉移到安靜的房間里面,安撫一會兒就會睡著。
寶寶身體不舒服
寶寶身體不舒服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哭了,這時候媽媽就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否有生病的跡象。
生病后的寶寶哭聲可能會跟平時不一樣,可能更加急切尖銳,也有可能平常愛哭的寶寶突然變得很安靜,這些需要媽媽細心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tài),適時測量體溫,及時帶去給醫(yī)生檢查;
如果排除了疾病的情況,還有可能讓寶寶不舒服的情況是濕疹讓皮膚瘙癢,腸脹氣讓寶寶肚子不適等等。
腸脹氣
百天以內的寶寶因為吃奶,乳糖含量高,導致腸道發(fā)酵產生氣體,導致腸脹氣的情況。
表現(xiàn)為,雙手在身體兩側搖晃,身體扭來扭去,表情痛苦,甚至憋紅臉,好像在使勁,如果放屁放不出來,就會開始大聲的、甚至連續(xù)的哭鬧。
建議:
媽媽減少易脹氣食物的攝入,比如乳制品、小麥、豆制品、蛋和堅果等等,避免通過乳汁讓寶寶易產生脹氣,但并不是對每一個人都有明顯效果的。
平時哺乳完盡量通過拍嗝把空氣排出,媽媽也可以在寶寶安靜時做排氣操,或者帶寶寶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趴一趴,來幫助寶寶腸道蠕動,從而把屁放出來,減少脹氣。
腸絞痛
腸絞痛遵循3-3-3原則,每天哭鬧超過三小時,每周出現(xiàn)三次以上,連續(xù)出現(xiàn)三周,才可以判定為腸絞痛。
寶寶會表現(xiàn)出身體蜷曲、尖叫、痛苦、歇斯底里的哭鬧、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安撫的情況。
建議:
腸絞痛期間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方法安撫寶寶,可以嘗試小肚子趴臥在硬的暖和的地方;
比如用胳膊飛機抱,比如趴媽媽胸前、大腿上。還可以溫敷寶寶的肚子,緩解疼痛。
寶寶冷或熱
新生兒換尿布或者洗澡時都會哭,有時可能是身體光溜溜感到冷了,所以需要媽媽的擁抱來取暖。包得特別多的時候也會哭,那就可能時太熱了讓他難受。如果你家寶寶是這樣的情況,
建議:
媽媽要加快換尿布和洗澡的速度,可以幫助寶寶更快的舒服;
寶寶的房間溫度最好在18-22度之間,環(huán)境溫度過高時要注意減少衣物,寶寶睡覺時可以少穿點衣物,少用厚重的包裹。如果觀察到寶寶臉發(fā)紅,脖子后面有汗,說明已經太熱了。
黃昏焦慮
寶寶哭的時間如果明顯集中在傍晚到晚間,幾乎每天都是同一個時間段哭。而且找不到明顯原因,那就可能是黃昏焦慮了,寶寶一天積累下來的負面情緒在傍晚時候集中爆發(fā)了。面對這種情況,
建議
媽媽要給寶寶一個適合的作息時間,先確保寶寶在白天有足夠的活動量,也有足夠的睡眠;
試試在傍晚的時候也就是16點、17點給寶寶洗個澡或者帶他出去散散步,總之是做一些讓他可以放松但是不那么興奮的事情;
平靜下來后在他哭鬧之前就哄他睡覺。不用很久,有時這一覺只能睡一個小時,但是足以讓他舒服的度過黃昏焦慮的時間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