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參加《教師博覽》第五屆讀書論壇有感
俄羅斯作家赫爾岑曾經說過:人來到南方就會覺得自己變得年輕了,想哭,想笑,想跳躍,想唱歌。于是,在這個鑠石流金的七月,我來了,來到美麗的歷史文化名城成都,赴一場心靈的邀約。
天府蓉城享盛宴 名家薈萃展風采
論壇邀請了各路名家云集蓉城,一展風采。
聆聽清華大學教授張夫也先生《藝術教育的新理念》講座,我們明白了藝術教育要遵循“法度為高、多元審美、生態藝術、生靈為本”的理念;著名詩詞研究專家、華東師大教授博導方笑一先生的講座《古詩文教學的關鍵詞》,圍繞著“情、言、文、趣”四個方面對古詩詞教學進行了經典解讀;從著名教育專家、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鎮西老師的報告中,我們獲取了閱讀的力量,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激勵著我們,向著明亮那方前進,不懈怠;著名教育學者、北師大吳國珍教授的《成長于用心與好書對話》的講座,告訴我們心靈自我成長的智慧;著名作家李西閩老師的《堅持是一種信仰》,讓我們獲得了自我救贖的力量和光。
著名教育學者、成都大學陳大偉教授做了《觀課議課的文化觀念與工具》顛覆了我們傳統的認知;知名語文教研員徐飛老師《讀書,教師的第一修煉》打通了我們閱讀的任督二脈;懷抱吉他,一臉大胡子的知名語文教師、中國詩詞大會擂主夏昆,外表強悍,內心柔軟,極具教育的情懷,他做了《一個語文老師的詩與遠方》的報告,令在座的老師眼前一亮,讓我們見識了語文屆的一個傳說更是一個傳奇,他在自己的語文天地里詩意徜徉,酣暢淋漓。
論壇還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校長:冷冰、項夢、楊雪梅、陳文等,他們介紹了各自獨特的教育教學、讀書寫作經驗。他們的演講精彩紛呈,他們的智慧分享催人奮進。
一場場講座,震撼著在座的每一個人,撞擊著每一個人的心扉;給與會者一次又一次精神的洗禮。
閱讀是一種力量
由新網師到龍城太原,再到蓉城成都,一路追隨,一直被李老師的教育情懷深深地打動。特別欣賞李老師的教育理念:教育一定要有兒童視角。我最幸福的就是我的職業和我的愛好完全融為一體。要做一個有故事的教師,每個故事都要充滿人性,浪漫而富有情趣,這才是教育,這才是幸福的教師!
這次論壇李老師做了《閱讀的力量》的報告,沒有枯燥的理論,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一個又一個樸實真誠的故事,娓娓道來,沁人肺腑,感人至深。他首先講到自己的老岳父萬魯君的故事:萬先生年輕時學的是法律,后來改行當老師教了一輩子的語文。雖然不是師范院校中文系出身,但自小打下的私塾功底,舊學功底相當深厚,二十四史是讀通了的,文史哲融會貫通,好書法,擅長寫古典詩詞。李老師稱:萬老先生一直是我身邊的一本百科全書式的“教參”。李老師還謙遜地說:和老一輩大師相比,我們連學者都談不上,只算個讀書人。從老人的故事中我們收獲了閱讀的力量:閱讀讓一個人精神健全,靈魂飽滿,胸襟曠達,擁有一個幸福而從容的人生。
接著李老師又結合馬小平老師的故事、夏昆老師的故事和自己的經歷,給我們闡述了閱讀的力量:傳遞人文之光,延續精神之火,培養個性鮮明、舉止文明、精神自由的現代公民;給學校以純凈的陽光,給孩子以精神的底色,給教師的職業以幸福的芬芳;讓教育由單薄變得豐盈,讓千千萬萬普通的教師找到卓越的自己;給我們自己和學生的未來留下充滿人性的溫馨記憶。
兩個小時的講座,李老師以其淵博的學識、深刻的思考,旁征博引、妙語連珠而又情貫始終,俘獲了全場老師的心。
堅持是一種信仰
李西閩,著名作家,中國新概念恐怖小說的領軍人物和倡導者,被稱為"恐怖大王",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李老師做了《堅持是一種信仰——文學、災難以及重生》的報告。
他在報告中主要講了汶川大地震時那次慘痛的經歷以及得到重生的經歷。當時他被活埋了足足76個小時,?身上多處重傷,內心極度痛苦、恐懼和絕望。
李西閩說:“人只有在生命受到威脅,失去自由,沒吃沒喝的情況下,才會重新審視自己”。被困的70多個小時里,他被恐懼和痛苦折磨的同時,幾乎把自己40多年的人生回憶了個遍。他想起了自己逝去的祖母,想象祖母就在離他不遠的地方保護著他;想起自己的父母對苦難的包容和對生活的執著;他無比想念才剛滿一歲的小女兒……疲憊至極,渴到極點的他,多么想能用手接了尿喝一口,但手卻動不了,這樣卑微的愿望也無法實現。
沒有唏噓,沒有眼淚,臺下一片寂靜,有的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尊崇;有的是對人生意義的拷問和追尋。
獲救后的李西閩患上了抑郁癥,他又開始頑強地與病魔抗爭,精神上的折磨讓李西閩意識到自我解救的重要性,“人在精神上永遠是孤獨的旅者,沒有同伴”。他開始嘗試將這段經歷記下,用筆端來治愈他的心理創傷。由此他創作了長篇紀實散文《幸存者》,為那場災難呈現出了一份真正的幸存者的文本。正是這種持續的寫作,治療了他的傷痛。他在獲獎感言中說,自己的生命是被愛照亮的,所有的悲傷、痛苦必須用愛來拯救。所以,過好自己的生活,過好每一天,是對自己最大的安慰,也是往下走的信心。
對文學的堅持,對生命的執著。讓自己獲得了重生;愛是一種力量,堅持是一種信仰。有信仰,有堅持,曙光就在前方。這是我聽過的最寶貴的一堂課,也是最為刻骨銘心的一堂課。
步履匆匆的我們應該放慢腳步,重新審視自己人生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當我上前讓李老師簽名時,他鄭重地寫下四個大字:愛是救贖。輕撫這四個大字,我感受了到愛的光芒和堅持的力量。
讀書,教師的第一修煉
“你的眼里蓄滿綠意,你的課堂才能春風十里。一節好課幾乎就是一個人素養的全部呈現。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當你站到講臺上,你就不得不將自己全部交出,包括學識、眼界、情懷、思維、審美、節奏感等。改變生命品質,才能改變課堂品質,而這一定是從閱讀開始。”開場自帶氣場,這就是知名學者,蘇州工業園區中學語文教研員徐飛老師的閱讀觀。臺上的他儒雅睿智,渾身散發著靈性之光。
徐老師的第一學歷并不高,只是中師。他從偏遠的農村被調到南通的名牌高中任教,從一線教師到語文教研員,從蘇州市首屆十佳班主任到中國教育報2014年度全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這一切都得益于讀書。
當今很多人高談“我沒有時間讀書”的時候,能不令我們人汗顏嗎?而“越忙越要讀書,越讀書越悠閑”則應該是我們教師的常態生活。
信息化時代,我們缺的不是閱讀信息,而是閱讀信仰。所以我們要建立自己的閱讀信仰;要培養自己的“閱讀中樞”,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做一個有主見、有個性的閱讀者。我們可以進行主題閱讀: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就這個主題找你最感興趣的那個人。然后精讀他談這個主題的代表作,知道影響他的前人和他所影響的后人,沿著這個脈絡繼續讀下去。那么,你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作為教師不能只讀教育教學類書籍,應該越界閱讀,堅硬閱讀,雖然很難,但真的很快樂。反觀自己,在沒有加入新網師之前,總是讀一些消遣類的書籍,那樣是很輕松,很休閑,不費力氣。但終歸對自己的提升作用不大;而對一些純理論的書籍報以敬而遠之的態度,所以一直局限在自己的狹隘里,這樣也就到達不了更廣闊的天地。
正如徐老師所說“讀書如蠶,貴在轉化”,只有將讀書與工作生活相結合,才是真正將讀書的任督二脈打通。未經表達的閱讀是膚淺的,學會從書中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智慧。這也正契合了孫影老師輸出式學習,以終為始的學習模式。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讀書是一群人的事業。徐老師創辦了“玖玖雅集”教師書友會。帶領著一群人讀書成長,遇見越來越好的自己。
徐老師的講座如涓涓清泉,汩汩入心,更堅定了自己閱讀、記錄、寫作的信念。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蓉城之行,不虛此行。讓我們守住初心,回歸閱讀的原點。一個人,惟有經過書香的浸潤,靈魂才不會枯竭,才可能強大自我,超越自我;讓我們輕裝上陣,向著明亮那方,且讀且思且踐行,一路書香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