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幾年,到學校做6S管理講座時,我提出一個觀點,即素養從微笑、打招呼開始,最近就自己實踐了一番。
? ? ? ? 前段時間,我發現一個問題,我們學校的學生遇見老師很少有問好的,特別是站在門口迎接學生入校,他們一臉漠然的過去,無視你的存在時,心里很不是滋味兒,如果我們教了學生六年,他們卻連一聲老師好都不能叫,那才叫可悲,那才是教育的失敗。還有那些身披綬帶站在門口執勤的形象大使,只是見到老師問好,見到同學來了則一臉嚴肅,形如木頭人。
? ? ? ? 這說明什么呢?如何改變呢?經過一番思考,我們安排班主任教育提醒學生,不管在校內校外,不管是教的老師還是不教的老師,都要主動問好;老師遇到學生問好,必須還好,并夸夸學生。過了一周,盡管有學生開始問了,但效果仍不明顯。
? ? ? ? 前幾天站在門口迎接同學們入校時,我突來靈感,山不過來我就過去,你不問我,我先問你,改變就從自己開始。我讓幾個形象大使見到同學來了首先揮手大聲問候:“同學們好!”然后我站在她們后邊,微笑著揮手:“同學們,打個招呼!”開始就是部分同學配合,擺擺手,問聲好。我發現越是小的學生,越是陽光的孩子,越會主動問好,還有一些孩子,即便提醒,也表情漠然,并不配合。這些正是我們要改變的,讓他們有禮貌,變陽光。
? ? ? ? 接下來我隨機抓了政教處的老師一人負責一個入口,繼續站在形象大使的后邊,遇到不打招呼不問好的就讓他們停下來,直到問過再走,不依不饒。我們的學生太聰明了,沒有拖延時間的,一指就明。
? ? ? ? 經過幾天的堅持,校門口的打招呼、問好聲多了起來,走在校園里,迎面和身后經常傳來一聲校長好或老師好,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微笑掛在了唇邊,友好寫在了臉上,幸福走進了心田。微笑、打招呼開始充滿校園,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 ? ? ? 上周五早晨,照例迎接師生入校,互相打招呼問候,突然,一名同學打招呼后就近跟我擊了一下掌,這種感覺太美妙了,我當即決定:擊掌!當孩子們走近招手問候時,我一邊說:“你好!”,一邊把手碰了過去,“啪啪"聲不斷,孩子們興奮地爭著跟我擊掌,甚至有些老師都主動與我擊起了掌,太有成就感了!心與心更加走近啦,這才是學校本來的、應該有的狀態。
? ? ? ? 改變還在悄然進行,我卻陷入了沉思。孩子們不問老師好,不能怨孩子,而是教育者沒有去教育引導,沒有去發現和喚醒。有人說,教育就是喚醒,喚醒什么呢?我認為,就是喚醒潛能。潛能是什么呢?就是真善美,就是興趣愛好。人性本善,真善美就是能量,都是人的本真,一直存在著,沉睡著,就看教育者能不能有智慧去發現,去喚醒,去點燃。微笑、打招呼是小細節,甚至微不足道,但它卻是最基礎的素養,是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甚至人際關系形成的基石。因此,文明素養,且從微笑、打招呼開始。
? ? ? ? 同樣的道理,從管理角度而言,真善美、勤奮、上進等一切正能量,同樣根植于每一個員工的內心,能不能調動起來,激發出來,也完全在于管理者有沒有智慧去發現和喚醒。人們常說,好的制度能使壞人變好,壞的制度能使好人變壞,員工表現出的善或者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制度和管理藝術,最重要的還是管理者本身。管理,最重要的也不是教育和改變,而是喚醒,相信每一個員工都是善和美的,然后去喚醒、點燃、點亮。管理學中有一句話叫所有的問題都是管理問題,所有的管理問題都是管理者的問題,因此,當下屬有問題,管理者要首先剖析自身原因,剖析制度本身,改變且從自己開始。(2017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