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來老師這樣寫過:
接受任務之后,什么時候開始執行才好呢?比越早開始越好,更切實的答案就是,現在就開始。
最終患上拖延癥的人犯了一個簡單的認知性錯誤,就是認為那些能夠做對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對做好的,從表面上看也好像確實如此。但事實是,只要做事就一定會出問題,這是現實,無論何人,無論何事,如果在做事的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問題,那肯定不是在做事,而是在做夢,認清這個現實非常的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心平氣和的去做事。
讀到這里,我想到自己對于行動力方面有另外一個經驗:
以行動力提升作為制定的目標是一個比較無效的目標。
因為行動力的高和低和行動力的缺失的標準,并不明確,什么是有行動力,什么是缺乏行動力?
什么是行動力的高和低,根本沒有明確的標準,你追求行動力就是在追求一個虛無縹緲的目標。這和追求自制自控一樣,都是一些沒有明確標準的目標。
那用什么來代替好呢?用一些具體的任務,來代替。
因為你想提高行動力,無非是有一個具體的目標,然后完成這個目標需要做很多事情,這些事情你拖延了,于是你想提高行動力,
換句話說不拖延了其實就是解決了三個問題:
1.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2.怎么去做這件事
3.怎么去持續做這件事
當你知道為什么去做,同時你知道怎么做,而且你又知道持續做的方法,那么,自然而然的就沒有行動力的問題。
通常拖延的情況,是因為這件事情對你本身并不那么重要,或者說這件事情你知道很重要,但是你不知道怎么下手,當你不知道怎么去切分任務的時候,你沒做這些任務,沒有反饋,心里就得不到成就感,感覺時間遙遙無期,就容易拖延。
至于為什么去做,這涉及到你的人生目標,以及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想過什么樣的生活,這對于你的人格和信仰有關,這個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磨練和總結。
一旦想好了,自己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那么之后制定的每一個目標,通常是實現你想成為這樣的一個人的一個手段,那么再把這個目標具體可衡量化,然后把它拔高那么一點點,有挑戰性,也更能激起自己的動力。
接下來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做很多任務,你會把這個目標分解分解成很多中目標,中目標分解成很多個小目標,甚至可以再分解分解成很多個微小的目標,每一個微小的目標又可以細分為很多任務,每個任務都需要你在某個時間點去完成。
一旦你這么做了,你會發現實現這個目標所做的一切,成為了一個系統工程,他們之間甚至會有先后的順序,你要做的,就是一個一個的去完成它們。
這里值得一提的一點就是,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切割,不知道怎么分解,那還是去做就好了,在做的過程中了解,讓你有更加明確的認知,從而更有效分解。
為什么做解決了,怎么做也解決了。那么接下來就是持續去做的問題,在做的過程中肯定是會遇到困難,遇到挫折,遇到想放棄的時候。
借助游戲化實戰的一個觀點,人們為什么玩游戲會上癮,或者玩賭博會上癮。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些活動目的明確,規則清晰,然后有及時的反饋,人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心里會有快感,會不斷地去尋求去做。
那么在你的工作任務或者是為了完成目標任務的時候,你也可以制定這樣的一個規則,把規則明確,讓目標清晰,同時讓自己得到真實的反饋,那么在做任務就變成像賭博游戲一樣的讓人欲罷不能上癮的任務。
現在,為什么做怎么做,如何持續去做的問題都解決了,那么在實現目標的概率增加了,這個時候你就不會再擔心行動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