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候誰不曾懷有滿腔熱血,渴望追求夢想,想要闖出一片天地,而一次次的高飛最終被現實拽下地,我們可悲地發現自己一無所成,貧困潦倒。影片中的George就處在這種境地,更諷刺的是,束縛他實現夢想的,恰恰是他甘愿奉獻犧牲的美德。
George從小的夢想就是環游世界,他盼望能夠早日從事務中脫身,好去實現夢想,但他的夢想總在接二連三的突發事件中被延期了。先是臨危受命接任公司負責人,而后為了弟弟Harry的前途繼續困于逼仄的辦公室內。甚至是連二戰,這個每個熱血男兒都想上戰場奮勇殺敵的時期,他也因為耳傷滯留在小鎮。
他無法做到絕情,于是在一次次的犧牲中,George成全了別人的幸福,堅守了父親的信條,而這一切又帶給他什么?
只有被樂觀掩蓋著的無望,就像他的居所,即使經過女主人的精心裝飾,它還是一件破舊不堪的房屋。George竭力用自己的幽默去消解生活的沉重,所有棘手的問題最后得到看似圓滿的解決。但是家庭里的一切,那個上樓梯一定會掉落的立柱頭,無時無刻都在提醒他生活的慘淡。
當丟失8000美金巨款的時候,George終于崩潰了,這一次沒有完美的解決辦法,眼看要失去堅守的一切,無論如何欺騙自我麻醉自我,他再也不能相信這樣的日子是美好的。
于是,在大雪紛飛的圣誕前夕,George站在冰冷的橋面上望著河水翻涌。同所有的自殺者一樣,George抹殺了所有的價值,自我貶低,忽視其他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只渴求以死來結束一切。
但那些目光受限的自殺者看不到的,是自己的存在對世界的影響。而在影片里,天神下凡使George看到了沒有自己以后的世界,看著他長久守護的東西隨著他的消失而消失,最終幡然醒悟,滿足地接納原本的生活。
影片同然讓人動容的,即是George與Mary的愛情。尤其是當他們無力負擔蜜月旅行,而在破敗不堪的屋宅里,裝作身處夏威夷海島的模樣,讓我想起三毛和荷西來,那段在撒哈拉沙漠里也能苦中作樂的愛情。其實不必有什么天神,只要George選擇活下去,愛情一定足以彌補他的遺憾。
哦,當然,這是一部喜劇,必然對人性的真善美有所放大,但面對這樣圓滿的結局,我還有什么話好說呢。只剩一句,
生活有你,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