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針對小眾的特色書店了,比如劉蘇里老師創建的萬圣書園,前后三次搬遷,但始終不離人大、清華這些高校的商圈,自然萬圣書園主打專業圖書也是針對高知和教授的專業人士。
童書吧這個概念是微微書吧在2015年在眾籌惠州微微童書吧時首次提出,可以說是2.0版。最早的1.0版的代表應該是北京的蒲蒲蘭繪本館了,這也是外資進入中國大陸的首家繪本館。但是,我生活的城市身邊的多家繪本館日子并不好過,基本上都是掙扎在生存的死亡線上。
每一次去各個社區做繪本講座時,被熱心的寶爸寶媽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在自家的小區眾籌一家童書吧?下面就結合中國式中國式眾籌的理念聊聊這個話題。
一、首先是確定一名牽頭人。牽頭人對應的是權責利,作為眾籌童書吧主要發起人,享有童書吧運營決策權,同時也是第一責任人,更是書吧收益的最大受益者。換言之,在無成本的壓力下,縱使沒有收益,只要自身條件許可仍愿意把這件事做下去的人。
二、其次是參加培訓。想做童書吧只是一個人的初心或原動力,但要做好一家童書吧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能力,這個能力是需要后天的培養的,微微特訓營和繪本講師培訓班這兩個培訓課程完全可以幫助提升你的能力。
三、然后是資源梳理。做童書吧其實比想象中還要容易,主要的資源無外乎就是場地和人,今天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任何一個社區最不缺的就是場地和空間(閑置或半閑置的空間非常多,利用率不到一半的更多),關鍵是如何讓場地方了解和認同并最終主動接受,童書吧的場地不需要太大,只要滿足20-40平之間就足夠了,面積也就是相當于一般家庭三居室的客廳。關于人,也就是童書吧的吧主,只要核心吧主的資源和專長能助力童書吧就可以了,其他吧主只是順帶出力就好。如果有了合適的場地和一群愿意支持的媽媽這兩個重要資源就夠了。
四、最后就是行動。任何創意最后沒有落實到行動,也只能是一個堅強的泡沫罷了,因為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秒都會產生出上千條創意和點子來。具體行動又分為十個階段: 梳理資源、小型見面會、建聯合發起人群、發起眾籌、收錢、管理機制、軟裝、備書、開業、運營。
拿惠州微微童書吧來舉例,當時場地由臺灣在惠州的一家連鎖糕點品牌店提供,吧主大會召開一周后就完成了書架制作和圖書準備,后來柜子廠的老板看到這么好的項目也成為童書吧一名吧主,所有書柜一分錢不賺成本價成交。這就是眾籌童書吧的魅力,找對人群,精準分享。
最后分享一下微微童書吧的口號和使命。
口號: 每年一起讀100本童書。
使命: 幫助3億中國親子家庭養成閱讀習慣!
微微童書吧即將借助互聯網高科技(線上內容+智慧書站+閱讀空間)實現閱讀共享,在全國各地落地開花,讓孩子們擁有一個金色的書香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