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不大不小時候,比如朋友丟東西了。丟的是不太重要的東西。第一可以說,:“看開點。這只是小事沒什么大不了的”另外一種是讓對方往別的方向去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呀!”這種說法也可以,但是會讓對方覺得你不關心他。甚至只是在說風涼話。因為對方本能會覺得。“哦!感情不是你丟了東西。如果是你遇到這種事情也會著急的呀!你現在勸我心大,那你當時那什么什么。。你不就是不想讓我煩你嘛!好,我不煩你了。可是,你這個朋友啊也不是特別真心。“
那該怎么說呢?這個是因為在情緒溝通的時候對方需要的是你同等程度上的情緒回應。他最希望的是能夠感覺到這個世界上不只他一個人這么著急這么悲傷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你要和他的情緒合拍。(感同身受)逐漸的釋放心里的郁悶,這里的關鍵不是整體上該說什么而是具體的、在他情緒的每個階段你該做些什么來進行回應。
要做到這些呢?首先,要了解一個突然發生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會遇到哪些心里階段。在每個階段,你應該如何回應他的情緒。
我們會經過悲傷的五個階段:否認、憤怒、乞求、抑郁、接受。
根據這些情況,回想下我們在掉東西的時候,是一個什么樣的發展階段呢?首先,我們會想“不會吧!哪這么巧呀!我真的掉了嗎?”否認,第二階段我們會想:“我明明很小心呀!”或者“我什么這么不小心,我明明出過這樣的問題呀!”(憤怒)。第三步,到處找找,張貼尋物啟示等等。(乞求)第四個階段,陷入無助的抑郁悲傷中。慢慢的慢慢的不開心著不開心著也就習慣了。人總是會自我調節的。當我們習慣了這種新的狀態之后也就習慣了。(接受)
就是換位思考的原理。第一步,否認“什么啊?你掉東西了!不會吧!你一直都是個很小心的人呀!肯定是放在什么地方了。別著急,在找找看,或許就找到了。不會的,不會的,放心拉!”對方確認東西真的掉了,第二步,憤怒,“這么可能呀!哪有這種事情呀!現在這個社會怎么了?掉個東西轉眼就沒了,接個東西還不知道還嘛!這就是小偷呀!太不像話了!”第三步,乞求。給意見!第四步,抑郁。陪伴。陪聊點別的事情。等對方的情緒差不多穩定下來了。也就是接受了。你就可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呀!”這類的了。講點云淡風輕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