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就在標題上難住,寫下“我們是否成熟”、“紀念前半生”、“三十歲前的感悟”、“翻過30歲的砍兒,我會有什么?”等,總覺得不夠應和接下來這篇記錄的內容。
如果我這輩子真的只活到60歲,這一輩子,我前半輩子都在為我來這個世界后做的償還,或者跟朋友們說得一樣我可能上一世很可惡,得罪了很多人,所以這一世來還。
2019年是陪伴最辛苦的母親,那2021年就是面對“不知道以什么方式”相處得父親。這兩年可能是我來武漢最辛苦的兩年,前八年對自己遇到的電視劇式的情感掙扎,結合這兩年,生活像一次回歸。回歸到生活的本質。
這段時間在我腦海中都會出來一個問句“什么是生活?”,對呀,什么是生活了?走路在想、吃飯在想、看著流動的車輛時在想,淅淅瀝瀝的雨中漫步時想,慵懶的坐在花園里曬太陽時也在想。當然,到此刻敲著鍵盤時也沒能想透。內心里的答案是生活就是24小時的安排。除了保持睡眠的8小時外,其他16小時都在安排,安排見朋友,安排工作,安排學習,安排......,可是,當今的社會,人人看的是結果,沒有結果的呈現,就顯得所有的安排都是在浪費。我很慶幸雖然到現在為止我稍微浪費了一些時間,可是沒有結果的收獲還是非常多的。比如,知道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經常在文章中提到,我是從大山里出來的姑娘。當初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出來,就因為母親說讀書后,就可以到外面生活去了,會比在山里好點兒。在經過10年外面生活的奮斗,我承認以前的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是沒有過了,心靈的創傷一點兒也沒少。辛苦是依然辛苦,只是換了一種方式。
曾經最累的時候,母親心疼的說“累了就休息一下”,而在我記憶里從來都不經事的父親一句“她辛苦嗎,一天又沒在太陽下曬,又不用淋雨,還不用下苦力,哪里來的辛苦”。記得當時很氣憤。今年的多次相處(相對前幾年見面的次數),我不在怨恨他,開始對他的偏見慢慢淡下去,只有內心深處知道我不能原諒他,但是我可以理解他。
我也會像所有的雞湯文里一樣安慰自己,天下哪有不心疼自己的父母了,所有的不被心疼只是恰逢時機,恰好在那個時候他說了傷你的話,恰好那一刻的輕視讓你感受到,恰好在兩個孩子做選擇的時候,選擇了兒子等。寫到這兒,想起《唐山大地震》里,母親在兩個孩子中選擇了兒子,而后幾十年的盼,雖然在母親的有生之年見到了“女兒”,了卻了遺憾,但是我看的時候并不是被母親所感動,而是為“女兒”哭泣。那種親耳聽到選擇另一個孩子的絕望,那種生長在條件好的寄養家庭中的孤獨感,無人能體會。我記得曾經對一個朋友說“我生活在一個完整的家庭,有著孤兒寄養的自卑,卻要像溫暖家庭幸福孩子的模樣世人。我特別羨慕真正的孤兒,因為他們無需回頭。努力奔跑后,停下來時記得感恩就行,還可以落得一個如此懂得知恩圖報的好名聲。而我不行。無論奔跑多遠,我都需要回到最初的地方,贍養那份屬于我的責任。如果我不回頭,背上的就是不孝。雖然現在父母都說不需要我們管,可是在我們那個大家族里見得太多太多。”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寫毛曉彤這名演員從來都不在復雜的娛樂圈里賣慘,內容很多都是積極正面的夸她,在描述她付出4年的感情,最后干凈利落的搬走的倔強時表示贊賞。看完后結合故事情節想想自己,哪里是倔強,只是自己為內心建筑的一堵墻,在外界快靠近墻的時候,我們選擇緊閉大門還是敞開迎接,我們會自我評估,如果風險高過我們的承受范圍,自然就瀟灑冷漠的緊閉大門,無需管墻以外的世界。這面墻擋住的不只是男女之情,是除自己以外的所有情,也是所有人。給自己一片凈土是我們能做的唯一事情。
邊走邊看,是我經常干的事兒。走了10年回頭看看。一路上經歷的風景真的不錯,除了風景還有人性。大概也是因為這樣,特別喜歡《人性的弱點》,沒有完整的看完過,斷斷續續的看,結合身邊發生的真人真事兒去理解,也能做到冷靜又客觀。看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加上生活中同齡人的選擇再一次給了我未來想要的生活方向。對于城市里的人來說,我也只是一個闖入者,這座城市的原住民們想的也是讓他們的下一代飛往更高的山,去往更遠的城。在我這兒,最高的山是這座僅10年時間如春筍般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最遠的城是這座號稱全球最大城市的城。只是我與好多外來姑娘的選擇方式不一樣,我選擇更辛苦的這條自己闖出來的路,而不去嫁接。不用自己的婚姻換這座城市的一席地。這大概也是捍衛自己內心的那條倔強吧。也許某天在奮斗的路上還是碰到一個已經擁有這座城的人,那就為自己準備一場熱鬧的出嫁,為自己準備一份養老的尊嚴,疾病風險的擔當。
已滿29,跨入30的年紀,折騰、怨恨、迷茫、不解、悲傷、放蕩、游離、混日子,這些是30歲以前我的代名詞。奔走這一路,在這個跨入的階段,我懂了自己,也放過自己。我學習成績不好,一直迷惑,因為同一個家庭,弟弟的學習能力就是強,現在知道了答案。因為我在該學習的時候在擔心,在害怕,在學怎么做家務,怎么處世為人,怎么做到讓“別人”滿意,卻丟掉了最珍貴的自己。
30年,花了整整30年,就像閉關修煉到上一層,突然打通了任通二脈。開始真正領悟人生這本《武林秘籍》的奧秘,開始要大展宏圖一樣的信心油然而生。奮斗吧,雖然再經歷10年就步入40歲,但是我相信40歲的我一定也會感謝30歲的我給自己立下的目標和奮斗規劃,也會感恩這一路陪伴我的所有人。
30歲以后,內心依然是滿滿的愛,只是愛的方式不一樣。不在是博愛,而是選擇性的分散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