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療法丨當理想遇到現實,其實很容易

伍伯丁著,鄭世彥譯,《現實療法》

有一個流派的治療師喜歡問來訪者:“你想要什么?”似乎他不是治療師,而是一個魔術師。

這個流派就是現實療法(realty therapy)。

說它是現實療法,它卻從理想開始;說它關注理想,它的落腳點卻是現實。

現實療法幫助人們檢視他們的需求和理想,幫助他們評估當前的行為,并為需求的滿足做出計劃。

其中很少有晦澀的心理學術語,講究的就是兩個字——實用。

雖然重視實用技術,但是它也有強大的理論支撐。其理論來源是工程學中的控制論,即控制理論,后稱選擇理論。

控制理論認為人腦功能就像溫度調節器,能夠調整自己的行為,以改變周圍的環境。比如恒溫器知覺到房間溫度在80度,而想要調到72度,它就會對其行為系統發出指令,讓它去做一些事情來調低房間溫度。

大腦起到的是一個負向輸入(negative input)控制系統的作用。當一個人不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時,大腦就會通知他或她,行為脫離了目標并嘗試糾正它。

人類行為由五種基本需求所驅動:生存或自我保護、愛或歸屬、權力或內在控制、自由或獨立、樂趣或歡樂,它們是人類行為的源頭。

當人類知覺到他們正在接近自己的目標,滿足這些基本需求中的某一種,他們便會感到心滿意足,或者說達到一種平衡狀態。因此,人類行為是有目的性的。它嘗試著影響外部世界,與之交流。

同時,人類的行為又是具有選擇性的,人們可以選擇以有效行為來代替之前的無效行為。換句話說,我們比自己意識到的更多地控制著自己的生活。現實治療師看到人類進行選擇、改變行為的能力。

現實療法之實用體現在WDEP這四個字母上。這幾個字母代表了它引導人們行為改變的步驟。

W代表詢問來訪者想(wants)從他們的周圍世界中獲得什么,涉及說明來訪者對自己及周圍世界的了解和把握。

D代表探索來訪者當前正在做(doing)什么,即他們正在展現什么行為,包括行動、思考、感受和生理。

E代表來訪者的自我評估(evaluation)——檢查行為的有效性、需求的可行性及其動機的許多其他方面。

P代表了一個行動計劃(plan),使來訪者走向想要的改變。

如果我們熟練掌握了這個WDEP,或許就無需再擔心“理想遇到現實”時不知所措了。

本書翻譯與出版過程中得到許多人的相助,肖靜提供了第三章的初稿,袁惠靈提供了第四至七章的初稿,鄭世彥翻譯了第一、二兩章并對全部章節進行了校對和統稿,郭本禹老師化解了翻譯中的諸多難題并對全書進行了最終審校。

目前市場上還未見到關于現實療法的譯著,我們在翻譯過程中帶著欣喜和擔憂,欣喜的是,這是第一本關于現實療法的中文簡體版譯作;擔憂的是,書中有些地方的翻譯帶有嘗試性,可能不夠準確。

重慶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們在此書編校過程中也付出了大量心血。最后,鑒于我們的知識和能力限制,希望廣大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對書中誤譯之處予以批評指正!


作者簡介:鄭世彥,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心理學編輯,心理咨詢師,著有《看電影學心理學》,譯有《存在—人本主義治療》《生涯咨詢》《現實療法》《選擇理論》《心理學史》《不完美的父與子》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18年 5月14日 星期一 晴轉陰 今天下班晚,接女兒時女兒沒有做完作業,做完后一看,我的天一二三題全錯...
    wzl_75bf閱讀 239評論 0 0
  • 花了兩個晚上加一個下午,終于一口氣讀完了野生作家,自稱文氓的作者大冰的三本書:《我不》《阿彌陀佛么么噠》和《好嗎,...
    你今天怎么樣閱讀 524評論 0 1
  • 生活就像一杯咖啡,有時味苦,有時味甘,關鍵看我們怎樣的去面對生活,你對生活微笑,生活就會對你微笑,你對生活愁眉,生...
    赫章1971蔡興亮閱讀 110評論 0 1
  • AOP簡介 在這里向說一件之前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情就是抄電表,電表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很常見,只有我們用電它就在記錄...
    星流星閱讀 594評論 0 1
  • 1. return 0 #返回正確 2. return -1 #通常返回-1是程序錯誤的標志,xcode8 可以b...
    physihy閱讀 15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