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拖延之戰中,跟現實相對抗的戰斗是最不可思議的。我們中有些人就不愿意接受事情的本來面目。我們無法容忍限制;我們容忍自己不能控制他人;我們也無法容忍沒有人會來拯救我們。
有時候人們會臆想事情應該是怎么樣的,并以此作為生活的依據,他們把這樣的臆想看成了現實。
琳賽是一個計算機程序員,她在保住自己的工作方面老是遇到麻煩。她經常遲到或早退,會向她的同事和經理提出很多問題,而不是自己去尋找解決辦法。當她開始做一份臨時工作的時候,她以為自己會永久地待在這家公司,而不用努力證明自己的能力。
最近,琳賽申請一份工作,這份工作要求她懂某種計算機語言,她并不了解這種語言,但是她猜想他們在上班以后會給她培訓的。她認為:畢竟自己非常聰明,學東西又快,所以平時不用通過參加培訓提升自己的技藝,沒必要把時間和金錢浪費在這上面。
琳賽花起錢來大手大腳,就好像已經找到公司上班了,而不顧自己是靠領取失業金生活的。在她的詞典里,沒有“預算”這個詞,她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在我找到個工作之前能否借點錢給我?”
人們一直提醒琳賽,叫她“現實點”,但是琳賽的反應是:“我討厭現實。”她固執于自己對于事情應該怎樣的想象,而在面對現實時采用拖延的方法麻痹自己。
有些人就是無法接受自己必須面對的事實,而拖延就是他們跟現實的一場戰斗。
摘錄自【美】簡妮. 布卡(JANE B. BURKA )等著 蔣永強等譯《拖延心理學:向與生俱來的行為頑癥宣戰》(《Procrastination:Why you do it What to do about i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