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就站在夕陽下,隔著寺院的高墻向西邊望去。站了足足半個鐘頭,才緩緩轉過身來走進大殿。
大殿里的正后方靜坐著一尊佛。年年歲歲,佛身已不似最初那般亮麗光彩。唯一不變的,是佛的表情。似笑非笑。一如安詳地望著這世間發生的林林總總。
他在這座寺廟待了將近三十年,從未離開過。日子在晨鐘暮鼓中流逝又循環。佛前有木魚聲陣陣敲打,一下下安寧人心。居住在山林中最大的好處就是靜。他只聽得到大自然的聲音,還有夜里寺廟里僧侶的呼吸聲。
每個清晨他都會去后山采集露水。他說清晨的露水是最純凈的,它可以洗滌這世間所有的污濁骯臟,洗刷人內心的罪惡和恐懼。用晨露來泡茶那是再好不過了。干茶葉在水中翻滾,隨即鋪展開,逐漸恢復到青色蓬勃地呼吸著。
此刻,茶的清香都氤氳在水里,像極了一個人的一生。
2
這座佛寺在一個不起眼的山林中建成,已經有多年歷史。他來到這里的時候還只是個青年男子,經歷了一些世事最后選擇在此安定。他說,人是需要救贖的。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我們需要內心得以救贖。一個理由,或是一種逃避方式都可以成為救贖的契機。人若是得不到救贖,最終很可能走向毀滅。
他見過很多來拜佛的人。他們大多需要被救贖,不辭千里來到僻靜的山林,不過是希望獲得內心的解脫。他們認為佛能給予他們救贖,并虔心拜佛以求心靈解脫。當中有富裕的商人,也有企圖走向仕途的男子,又或是一些求得家庭平安的老婦人。
“佛真的能救贖人們嗎?”我問他。
他沉默了一會說,佛本身許是不能。人們不過是想找尋一種契機讓心靈得以解脫。信佛或者拜佛讓人們心靈得到些許安寧,尤其是在佛寺營造的特殊氛圍內,大概能暫且放下內心的罪惡。當然也有一些人可以做到自我救贖,那樣也許就不用跋山涉水去聽佛。
3
他剛來佛寺的時候也是需要一個契機讓自己解脫。我不知道在他身上發生過什么。除了他,大概沒人知道。
他說那是他人生最灰暗的日子。來到這里后,內心的罪惡漸漸消減。最初他還無法適應這里的生活,太過于安靜。佛寺的靜不同于其他,靜得空靈、清澈。若不是真正喜靜的人,許是會怕了這種靜。他會想起以前的日子,只是記憶有些模糊,心底會有些悶悶的痛楚。日子長了,就再也憶不起任何事。內心也是平淡如水。
山林里有許多生靈,一草一木都那么可愛。他會坐在桌案上靜心閱讀經書,也會走在幽靜深深的石子路上沉思。但大多數的時間,他還是在大殿里聽佛。佛是能說話的,用心傾聽便可聽到那低沉的絮語。一字一句敲打在心靈,安寧心緒。
他早已記不得曾經的痛苦和罪惡。時間越久,越喜歡靜心聽佛的時光。他現在已近暮年,對人世間依然充滿熱愛。愛山林中的每一個生命和世間每一個可愛的靈魂。
不過他最愛的,還是虔心靜坐,一世聽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