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二號線地鐵,速度飛快。車外燈光明滅、風聲呼嘯,新車才有的不適氣味裹挾其中。
我居住的城市,在某些方面越來越像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
迅捷的高鐵城軌,即將蔓延整個城市下方的地鐵網絡,越蓋越高的摩天大樓,滿大街停滯或飛奔的簇新的汽車……
我住了十幾年的這個城市,每一天的面目都在改變。
它曾因遍種法國梧桐樹而豐姿俊美。來自小城的我很羨慕這樣的城市——馬路寬敞,綠蔭蔽日,難怪會有“綠城”的美譽。
更讓我羨慕的是這里比我家鄉更多的文化氛圍。
九十年代,我多次從故鄉小城來這里看望剛定居鄭州的發小。她和男友租住在繁華熱鬧的關虎屯。
我們一起去逛音像店、買打口的碟、舊書攤上翻找詩集、在財院門口書店買到張中行的書……玩累了就去她家喝酒聊大天。
那時的她青春動人,在最好的年紀邂逅一份美麗的愛情,言語間都是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她的男友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眉眼間全是對她的愛和呵護。
時光荏苒,城市的腳步也走得匆匆。
十多年前,我移居這座城市時,它的面孔已變得生疏了。
城市的馬路一擴再擴,因而帶來地下管網不斷改造。市民編了貼切的打油詩來形容這個“天天挖溝”的城市。
最讓我傷心的是,城市的街道越來越寬,而美麗的梧桐樹卻越來越少。
綠城正在變成一個碩大的建筑工地,到處都在拆遷、蓋樓、修路、挖坑……人在其中唏慌度日,每天都被不安和煩躁包圍。
前幾年,我家周圍一街兩行的門面房統統被拆,很多商戶幾乎因此傾家蕩產,不得不黯然返鄉。
接踵而來的城中村拆遷讓很多地方殘垣斷壁,航拍里看起來極像戰后的廢墟。
這個城市,已不是我當初愛上它的樣子。
我的發小,在這個城市建立了愛巢,嫁給了愛情。而命運弄人,如今她做了單親媽媽。
不知她可曾偶爾想起當初的美好,從而放下心結,重新微笑面對這個城市……
誰能不允許城市變化呢?何況,我們都已經變了那么多……
我們不能要求城市始終面目衰舊、一成不變。我們更不能一邊享用它的現代和便捷,一邊滿腹牢騷。
我只是希望這個城市,稍微緩一緩它的腳步,等一等它的靈魂。
我希望這個城市有包容。在繁華的大商場之外,有更多的風格獨特的小商戶。
我希望這個城市有溫度。給疲憊的人們一個棲息的空間,給貧寒的弱者一個溫暖的家。
我希望這個城市有智慧。書店的數量即使趕不上洗浴中心足療店,最起碼也要能增不減。
我希望這個城市有文藝。詩歌、咖啡、音樂會不能增加GDP,卻可以滋養城市的氣質。
我希望這個城市有氣度。每個新蓋的樓盤都能配備老年人活動中心和兒童游樂場,讓人們在這個城市沒有后顧之憂。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在慢慢被狂奔的時代、飛速的城市拋棄。
有一天當00后嚷著“那些90后的老女人”從我身邊經過,我啞然失笑。這真是讓人速朽的時代啊!
我決定不再追趕時代。
我要做一只心無旁騖的蝸牛,背負靈魂上路,一路發掘美好,并靜靜等待我的城市綻放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