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真的很神奇,在DNA和染色體的世界中,在各種可能性的組合下, 誕生了一個新的生命,一個和賜予她生命的兩個人截然不同又緊密相聯的一個人。從外在的形似到內在的趨同,你可能會時刻感受到她和你的一致,可是,細細品味,你又會在點點滴滴的細節上體會到她和你的大相徑庭,她來自于你,又不是復制于你,她是她,只是她自己,她與你是不一樣的兩個人。
在孩子沒有降生之前, 我曾經有過萬千的設想,她的外貌、個性,方方面面我都有過一一的考量,然后,這個小生命降生了,我就開始在她的身上尋找我希望的影子, 然后,隨著成長,歲月的流逝,我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孩子是不會和你的理想相一致的,在每個點上都有著自己的特色,而且,你越是希望的樣子,越是可能不會出現,她不會成長為你想要的樣子,你要做的是在她的現實的基礎上,先接受后引導,讓她成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說老實,我真的曾經因為孩子的某些方面的不如意內心很是崩潰,可是靜下心來我就會想明白,我在自己的局限范圍內理解著每件事,本身就帶著自己固有的偏見,我不是她,她不是我,我不能拿自己的框架去使勁地約束她,這樣一個不是我的人按照我的標準也絕對不會長成另一個我。如果我說自己能夠釋然也是很不容易的,我想很多人會覺得我未免過分矯情,可事實真的如此,作為媽媽,我曾經也許現在還在犯著一樣的錯誤,想當然的生活著。調試,是我經常在做的一件事,發現苗頭不對,我得盡快地調試,不讓自己繼續固執。
其實,仔細想想這個道理通用一切的人際關系,方方面面的事情,每個人都在按著自己的原則在處理,所以在與別人的原則碰撞時都在想方設法地調整,在每天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平衡著各種不同的關系、情況,夫妻之間,父母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因為人都是先愛自己的吧, 所以遇事都會先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問題,然后在各種矛盾障礙中權衡輕重、利弊得失,在自己主動接受或被動承受的范圍內作出選擇。
生命的奇妙,給了你永遠都猜不到答案的結果,所以你的生命的延續才會創造出完全不一樣的精彩,那么,又為什么一定要要求和你一模一樣的,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人生,你覺得再過一遍是否會有更大的起色,我最不愿去想的就是重回過去,自己還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因為我知道,即使可能有機會重來,可是沒有記憶和經驗的人生,我真的沒有自信會比現在還要精彩。所以,不要去遺憾和后悔,相信一切已經是最好的結果才更讓人內心覺得溫暖。那么,這個來自于你的生命,你還是抱著欣賞的角度去思量,不要以自己的個性去揣摩一個不是自己的人, 因為你的接受和無助的尺度和她的可能完全不一樣,那么你還有什么可自責抱怨的?每個人的生命都首先是自己對自己負責,我想在你的細心養育、引導之下,這個生命一定會自己綻放光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