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堅定的做規矩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沒開飯,侄子就叫嚷著餓,似乎急得沒吃中飯似的。轉念想:孩子叫餓,那應該是真餓了,肚子不會撒謊呀!我趕緊幫著母親一起開飯。

只幾分鐘,飯菜已經擺放整齊。一家人圍坐著開始“特殊的時光”——吃著媽媽的味道,聊著一天的快樂,輕松、愉悅。

我突然發現紙巾沒拿過來,便讓侄子遞一下,他離得最近。然后我就吃著、聽著,忘記紙巾的事情了。但是一會兒,馬上回過神來,發現小家伙動作有點詭秘,看我盯著他,他的動作都有點走形了——左手藏在桌子底下,右手的手指放進嘴巴舔了舔,完全不是肚子很餓吃飯該有的狼吞虎咽的樣子。

我屬于眼睛會說話的人,眼睛會笑,眼睛自然也會瞪。這一刻,我的眼睛自然瞪得又圓又大,侄子本來就對我畏懼三分。我不說話,足足看了他十秒鐘。我幾乎能看到他嘴唇都有點細微的顫抖。我敢斷定,他一定在做一件我平時不允許他做的事情。

果然,在我讓他拿紙巾的時候,他發現紙巾旁邊有塊他最愛的小甜點,趁大家都吃著、喝著、聊著,不注意的時候,他就迅速地拆開來偷吃了一口。剛要再咬第二小口,被我逮個正著。

我板著臉,堅定地說:“我現在很生氣。因為關于吃飯,吃甜點,我們全家都是有約定的。”說完,我放下碗筷,繼續看著他。全家人鴉雀無聲。(大家有個默契,一個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其他人不會幫倒忙。)

侄子看看奶奶,再看看爺爺,他們也看看他,不做聲。他知道這回沒有人幫他的。看我生氣的樣子,他緊張得快要掉眼淚了。半天,他終于鼓足勇氣,拿出了左手的小甜點。

我馬上說:“真高興,看到你能自己認識到錯誤,你是一個講道理的孩子,剛才你只是一時控制不住,犯了個錯誤。”一個八歲的孩子聽我這么說,還真如釋重負,他勉強笑了笑,似乎也在掩蓋剛才的尷尬。

我接著說:“你知道現在怎么做,才能讓所有的人原諒你?”

侄子眨巴著眼睛,想了想,開始坦白:“姑姑,我錯了。剛才我沒有吃完飯,就拿點心吃是不對的,我應該先把飯吃完;以后我要得到大人的允許才能吃甜點,不然還會蛀牙。”古怪精靈的孩子,能說會道。此刻爺爺奶奶在一旁也笑了。

我趕緊跟進:“有些小錯誤,是可以原諒的,因為承認錯誤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但是同樣的錯誤,以后不能再犯。好比不能連續掉進同一個陷阱里。”

“當然,我現在又餓了,我得光盤。我們老師說,食不言寢不語。”看看,還教訓起我們來了。

這回看他才是真餓,狼吞虎咽地吃完晚餐,喝完湯。我故意逗他:“小甜點,在想你招手哦!”他跑過來,蹭在我身邊,“姑姑先吃。”我連忙說:“姑姑的長輩誰呀,究竟誰先吃?”

他馬上跑到爺爺奶奶身邊……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孩子的習慣、規矩的養成其實是潤物細無聲,應該浸沒在平時的生活中,交織在潛移默化的言行里。堅定的時候,不能心慈手軟;和善的時候,充滿溫暖快樂。告訴孩子那些事情該做,有些事情不允許就是不允許,不是因為是孩子就可以原諒。恰恰是因為是孩子,所以要有該有的規矩。

若一味的溺愛、嬌寵,孩子跑到外面,會被別人家的孩子比下去,甚至遭人嫌。人家可能當面不說,但不保證背后不議論。尤其如此,不如在家好好管教,免得在外面彼此都下不來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