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點鐘,我完成手頭的工作,躺在床上。
腦子里莫名的竄出許多想法:
比如最近的經濟壓力,我必須要額外的做些工作掙點外快;
比如最近接觸的信息量太大,應該做出取舍,先吸收消化重要的。
總之一時間很多問題要去思考,越禁止自己去想,就越睡不著。
所幸爬起來,打開臺燈,做些別的事,累了自然就睡著了。
我先看了會兒馬伯庸的書,充滿想象力的書一直是我的最愛。
接著打開之前的那個微信,自從換了新手機號就很少登錄了,看看一些老朋友們最近的動態。
有一個大學同班同學,畢業三年后,考取了北師大的MBA,朋友圈里曬出了錄取通知書和新生宣講會。
有一個高中同班同學,朋友圈里發了她和未婚夫的婚紗照,明年元旦準備結婚。這個女同學曾經和我神交過一段時間,算是知音。
看過之后,我反而像觸電一般的更加清醒,又有種快要窒息的感覺。
見勢不妙,趕緊退出這個微信,有毒。
再次上床入睡的時候已是凌晨5點了。
我想我嫉妒了。
每次看到身邊熟悉的朋友有多么努力,
又取得了什么成就,
我就會很嫉妒,心里一陣不爽。
然后激發我自己更加努力。
嫉妒正常嗎?
曾經那個待我如知音的姑娘,
在我唾手可得的時候,
我總覺得她不是我想要的,很別扭;
得知她被另一個男人占有,
心里卻又涌出一陣莫名的酸楚。
不管這種感覺正不正常,
我就是嫉妒了。
我常常會嫉妒比我更努力和更優秀的人,
尤其是我熟知的朋友。
我內心里好像見不得他們過得比我好,
不希望他們比我優秀。
但在現實里,
我又特別希望能夠幫助別人變得更好,
至少在那一刻我是非常真誠的。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虛榮心吧。
好像一切美好的改變都必須由我來締造,
不管是別人的還是我自己的。
別人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變得更強,
我就會失落。
這種心理的出現或許是合乎情理的,
因為自我們的祖先開始,
社會資源的有限性導致競爭意識的根深蒂固。
但這也是小我的表現,
說明我還只是一個普通人,
還處在人生的初級階段。
克服這種心理,是我走向更加強大而必須跨過的坎。
我喜歡的卻又不敢去主動爭取,
還勉強說服自己:不適合。
其實這就是很沒種的逃避。
我得不到的,也不希望被別人得到,
卻要求人家在原地等著,
等著我所謂的功成名就的那天,騎著白馬歸來。
這就是我的悲哀。
胸懷并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么寬廣,
我有時也會充滿恨意。
曾經一份工作,別人不留我,
我會恨,
攢著勁兒,想要去競爭對手的公司打敗它。
如今想想,我真是幼稚的像個孩子。
曾經我瞧不上的上司,
我會不爽,
接著就會挑戰權威,
最終義憤填膺的離職。
懷著某種敵意和不屑,
期望那個領導就這樣永遠被別人鄙視。
現在想來,我還真是個孩子,
幼稚的有點可笑了。
別人總覺得我成熟,有魄力。
那只是我的表面。
有一個詞叫外強中干,
成熟、溫和以及略顯睿智的外表,
其實內心——幼稚、怯懦,甚至小男人。
這是需要怎樣的壓抑自己,
才能如此的表里不一?
只有一個字可以做到:忍。
對于我喜歡的人,我可以忍住自己的沖動,
用不在乎的偽裝代替怯懦;
對于我不喜歡的人和事,我可以忍住自己的理性反對,
裝作老好人,不置可否的中立;
對于我已經失去的東西,我可以忍住自己的悲傷,
強顏歡笑,慢慢地,真的變成了不在乎。
我像自己的路人甲,
一次次經過自己人生的每一個重要轉折路口,
求學,愛情,擇業都是如此。
無所謂得到和失去,已經麻木,
也就失去了個性。
從今往后,我要真正的活著。
不再忍受自己的真實感受,
淋漓盡致地做自己。
可以不喜歡,可以不愛,可以不爽,可以不贊同,
不要嫉妒,不要記恨,不要假裝,不要強顏歡笑。
事業,愛情,下一段人生,
今天,明天,以后的日子,
我要真正的活過。
回答標題中的問題:
我會嫉妒,那么我有病嗎?
我的答案:
有病怕什么,自己帶著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