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說:“真正的愛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飯、睡覺、數錢,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會長久的。”
婚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是靈魂是否能緊緊依偎在一起的歷練場。
很多婚姻,總是存在很多矛盾,卻不知如何去化解,總是以極端冷戰的方式試圖成功解決,結果卻適得其反。
怎樣去與對方溝通,如何更好地了解和處理婚姻中的問題。
今天給大家推薦3本關于婚姻的指南書籍。
《親密關系:通往靈魂的橋梁》
知名心靈導師張德芬讀到這本書說道:“這是少數我讀過兩遍以上的書,我知道我還會再讀它,因為生活當中的問題總是層出不窮,而我們又是如此健忘,常常忘了智慧和寶訓其實都在我們唾手可得之處。”
這本書讓人懂得親密關系的真諦,其實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從子女、父母和人際三個方面,通過分析,讓我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轉化問題為欣賞,正確處理親密關系。
本書是國際演說家、生命教練和咨商師克里斯多福?孟經典作品。
無以數計的體驗過他的工作坊和教練課程的人,都對他的慈悲和幽默倍感欣賞,他的工作更受到了那些被他的真實和知覺性所感動而生命做了轉換的人的深深的贊賞和感激。
句句說道心坎里,講道理,有感情,讓人獲益頗深。
我們應該學會忘記過去,學會舍,才有愛的能力。
看《奇葩說》的時候,莫名被高曉松的一段話戳中了淚點。他說:“什么是好的感情?讓我們都成為更好的自己。什么是更好的自己,就是純良的自己,誠懇的自己,磊落的自己。 ”
回歸真實的自我,做真正的自己,找到單純的快樂。就是這本書給人的最深印象。
《為何家會傷人》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不幸的差異,卻有著共同的特征:原生家庭。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講的就是原生家庭,蘇明玉的不幸就是來源于原生家庭。
這本書圍繞著家庭教育和個人成長,從父母溺愛、高考壓力、青少年網絡成癮等方面問題,通過案例分析和講解,讓我們懂得如何正確解決家庭問題。
原生家庭總會帶來多多少少的傷害,但是我們也有擁有愛的能力,獲得成長。
摘抄幾句印象深刻的原文:
如果,你渴望理解對方,就必須學會放下你的坐標體系,嘗試著進入對方的坐標體系,這是抵達理解的唯一途徑。
記住,要相信對方的感受,與其花九牛二虎之力去揣測“真正的原因”,不如坐下來聆聽對方的感受。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為愛情的墳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們過去家庭模式的復制。戀愛過程沒有完成前,我們彼此將對方當作自己理想中的父母,我們也彼此努力去扮演對方理想父母的形象。但結婚儀式完成后,理想父母回歸到了現實,我們不再扮演彼此理想父母的形象,不愿意再給予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非暴力溝通》
冷戰在婚姻關系處理方式中占較大比重。
夫妻冷戰或者熱戰,無休止的爭吵,總是讓對方和孩子受傷。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學會傾聽。要怎么做到傾聽呢?
傾聽的第一步,是留意他人的感受而不是說教,以下一些行為會妨礙我們體會他人的處境:
建議:我想你應該…
比較:這算不了什么。你聽聽我的經歷…
說教:如果你這樣做…你將會得到很大的好處
安慰:這不是你的錯,你已經盡最大努力了
回憶:這讓我想起..
否定:高興一點,不要這么難過
同情:哦,你這可憐的人
詢問:這種情況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辯解:我原想找點打電話給你,但昨晚…
糾正:事情的經過不是那樣的。
第二步,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三步,給他人反饋,可以使用疑問句來給予他人反饋(很考驗說話的技巧,用不好就成了心理咨詢師了),可以通過以下技巧幫助理解:
你說的是什么事情?
上周我有三個晚上不在家,你說的是這回事嗎?(加入猜測)
第四步 保持關注,判斷對方的感受是否已經充分表達?首先,如果一個人覺得別人已經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會變得輕松。另一個更為明顯的標志是,他停止了談話。如果無法確認對方是否還有話要說,就不妨問一句:“你還有什么話要告訴我嗎?";
最后,如果我們的痛苦如果無法得到滿足,不妨試試以下步驟: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聲提出請求,換一個環境。
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個段子:
我不問 + 你不說 = 誤會
我問了 + 你不說 = 隔閡
我問了 + 你說了 = 尊重
你想說 + 我想問 = 默契
我不問 + 你說了 = 信任
學會正確溝通,理解對方,婚姻才能得以穩固。
泰戈爾說:愛,是理解的別名。
《東京愛情故事》有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話:“現代人不缺愛情,或者說不缺貌似愛情的東西,但是寂寞的感覺依然揮之不去。我們可以找個人來談情說愛,但是,卻始終無法緩解一股股涌上心頭的落寞荒蕪。愛情不是便當,它們依然需要你的鄭重其事。”
婚前相敬如賓容易,婚后如何相濡以沫是人生重要的命題,希望以上三本書能夠幫助到大家。
會碼字的書店人,為你每天推薦一點書。感謝閱讀,期待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