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我花了不少錢在知識付費上,倒不是因為知識焦慮。我天性好奇,很多東西我有探究的欲望,僅此而已。但隨著訂閱的專欄和加入的社群越來越多,時間和精力確實顧不過來了。
朋友問我:“那你咋整?”
我說:“挑人少的讀。”
“你這逗逼,不相信廣大人民群眾,是吧?”
“是的。”
是的,我就是那么傲嬌。
我對這個時代一個粗淺的感受是:真正潛心做有價值內容的人都不是那么會營銷,甚至不屑于做營銷。你可以說他們不懂變通,笨蛋,有錢不會賺,但恰恰是這樣的人會潛心打磨產品,會把讀者放在一個相對平等的地位上,而不是把讀者看做弱智無能,割韭菜。
在越來越水化的知識付費時代,我們要回歸一個根本問題:究竟什么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價值?經過老司機連夜趕車,我終于總結出了三條“有錢也不賣法則”,在此免費送給大家:
1)天上:系統性認知
2)人間:方法論落地
3) 地獄:持續性訓練
“胡扯!”“哎喲,這位讀者不服,好,我們以47.3568公斤級中青年職業女性的榜樣孫圈圈寫的一本書《請停止無效努力》為例,隨便聊聊。”(好硬的廣告。。。)
怎么評價這本書好呢?如果人間的四月天——林徽因的美貌是10分,那這本書就是11分。對,就是辣么好看。具體好看在哪呢?我以三條“有錢也不賣”法則來present給大家看一下。
1、天上:系統性認知
現在賣認知的人非常多,似乎隨便一個街邊的乞丐也能來講一講“如何好吃懶做,通往人生自由之路”,但賣系統性認知的不多。得到上的課程是以年為單位的,知識的系統性相對比較好,但還不夠高級。我們常說給你一條魚,不如給你一條魚竿。知識的背后有一個“黑洞”,那是一整套更宏觀、更底層的思維方式以及羅輯思考的方法。如果不掌握這個,你很難做知識的推導和延伸,很難在變化的場景中舉一反三地熟練運用這些知識和技巧。
對底層思維,不同人的態度和做法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會藏著,因為是看家本領,吃鮑魚還是喝稀飯全憑它了;有些人會豎起一塊紗窗,朦朦朧朧的,讓你看也看不真切,真急死人也;但有些人則會在“黑洞”旁生起一堆明火,不僅讓你看得清清楚楚,還溫暖了你一顆性冷淡的心。
而孫圈圈就是那個“玩火”的人。對此,一位可愛的姑娘,麥肯錫洛杉磯咨詢師李奕在評價《請停止無效努力》時就講得很好,“知識自己懂是一回事,能分享出來且讓人接受,絕對需要非凡的能力,而圈圈就有這種能力”。
以前,煩惱就像我暗戀的女孩,老在腦子里飄來飄去的,趕也趕不走!但看完圈圈的這本書,我有一個特別強烈的感受,煩惱并不能孤立來看,要拔高一個層次,把煩惱放進思維框架里看,一切都豁然開朗了。比如,一想到我暗戀的女孩,我就往上想到了她媽,然后聽見她媽對我說“有房嗎?有車嗎?有存款嗎?”然后,我就沒煩惱了。
我給大家舉個書中正經的例子,看看圈圈是怎么來幫助我們打造系統性認知的。第二章《學習如何學習》中,圈圈論證了什么才是學習的正確姿勢,她從人能夠持續而且快樂地做事的三個基石“喜歡、擅長、有價值”入手,延伸出四個學習策略——按需學習、調整心態、提升元認知策略以及正確犯錯,然后再在四個策略的基礎上分別講應該如何來做(具體看圖)。
是不是腦子里一條條橫七豎八的神經瞬間被圈圈捋得順溜順溜的?是不是以后遇到類似問題,你想順藤摸瓜或者順瓜摸藤,都能像孫大圣一樣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了?
是的,這種自信的感覺非常重要。書中每一章都有很多高屋建瓴的思考框架。你想快速找到天賦?你想成為高段位溝通者?你想選擇合適的職業?你想超越情緒,掌控人生?這些統統都沒問題。當你能把問題放進框架里,居高臨下地去思考,其實你想困擾都很難。
2、人間:方法論落地
前面主要講了認知,但認知其實是非常虛無縹緲、非常個人化的東西,它不直接改造世界。我想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人感慨“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了。你妹啊,聽聽道理就想過好這一生,這不明顯扯淡嗎?
人往往認為一件事很重要,但實際上并沒有,因為他不行動。如果一個女生想知道男朋友是否真心愛她,不要聽他說什么,而是看他怎么做。總之,方法論落地非常重要,只有它才能把美好的想象轉化為現實。
很多知識付費的大V只扯淡,不提供落地方案,很多讀者聽完跟沒事一樣,轉眼就忘。憑良心說,我并不是批判這些大V,畢竟他們沒有這個義務,但能提供落地方案,多少讓人感覺更加真誠。
《請停止無效努力》一書中講到的方法論都有落地方案,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是“如何愉快地閑聊”,因為我是一個不太懂閑聊的人。如果一個女生跟我扯半天的感情史,真的,殺了我吧。我以前碰到一個女生,就會問叫什么名字呀,來自哪里呀,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但這本書中的一些方法把我的腦洞炸開了無數個洞。
這樣我們在接問題和拋問題的時候都能應對自如了。此外,在適時表達認同時,可以借助表情,善于傾聽,贊美對方;表達不認同時可以委婉地表達,可以先給別人期望(比如一些女生說我就是一個女漢子,那她們大叫大鬧、暴力虐男友這種事情在朋友眼里就比較正常了);要與對方感同身受時也有相應的做法。
這本書每個小節后面都會配有后續練習,還附贈一本《我的進階筆記》,配合后續練習使用。word天!簡直了!爽!
3、 地獄:持續性訓練
我這里用“地獄”這個詞,使用了夸張和比喻的文學手法,它更多是針對像作者這樣的知識付費提供者而言的。為什么這么說呢?
社群營銷的第一男人萬能的大熊曾在課程里提到一件事,他說每次上課都來不齊人,五十人的班少五六個很正常,要知道,他們可是交了上千塊課程費的。有些人交了錢也不來,這一度讓他感到很匪夷所思,但后來他也想通了,那一部分交錢不來的,也就是買個心理安慰。但很多交錢過來的,何嘗又不是買個心理安慰呢?
什么意思?在知識付費大潮中,有一部分人不是為學習知識或見識而來的,真的就是緩解一下焦慮,甚至有些交錢買幾個課程、幾本書就當緩解了。這種焦慮的情緒被敏銳的創業者捕捉到,被大V捕捉到,那簡單,他們就給你一個安慰,讓你有幾個課聽,聽完拉倒,我也不管。三節課創始人黃有璨在一場知乎Live閉門聚會上,聽到一個講者說:“所謂知識付費,說白了,就是一部分‘壞逼騙傻逼’的游戲!”現在大家一致的認知都是:Live上的水貨內容實在太多了,甚至有人拿著某些其他優秀答主的高贊回答來回炒冷飯,竟也能開場Live,還能獲得幾百個報名。
我想強調的是,現在真正用心打磨內容,真正想為讀者創造點價值,在提供認知之外還自虐式地為用戶設計持續性訓練產品的人,真的一個手都能數過來。《請停止無效努力》在持續性訓練方面并不突出,畢竟受限于內容載體。在書籍之外,作者孫圈圈其實成立了一家公司,不僅提供課程培訓,內容包括結構化思維、分析與解決問題、求職面試、戰略性職業規劃,還嘔心瀝血打造了一個無比性感的讓用戶能夠持續性訓練的產品Rise。因為我是上年9月從她開第一門課一路跟到現在的,也是Rise產品的內測用戶,深知其中的艱難和喜悅。Rise歷經4個月打磨、內測了300用戶,迭代了N個版本,絕對比老羅的錘子還難產。
最后,還是回到這本書吧。百特中國人力資源總監趙雋艷把這本書稱為“成長圣經”,我覺得這一點都沒過譽。
幾年前,馮唐曾寫過一封信揶揄韓寒,信里寫道:文學的標準的確很難量化,但是文學的確有一條金線,一部作品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對于門外人,若隱若現,對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觀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雖然知道這條金線的人不多,但是還沒死絕。這條金線和銷量沒有直接正相關的關系,在某些時代,甚至負相關,這改變不了這條金線存在的事實。
我真心希望我們是還沒有死絕的那一撥明眼人,雖然《請停止無效努力》不是文學作品,但它絕對在金線之上。
如果說我對本書有什么不太滿意的地方,就是現在定價太便宜了,22塊9毛6!趕快賣光吧,眼不見為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