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的坎是心房,只是一層紙的窗,回家,不再是那個離不開家的孩童,而是那里有一雙期盼的眼。
倒帶回到98年,明遠十七歲,第一次離開家到城里就學,未見世面的她以為,人們穿梭于大街,發燒友前排隊的歌迷,店里流水般的顧客,最是繁華;在學生時代,一切都是那么的簡單,除了悶頭學習,還是學習;令明遠雀躍的莫過于每月月末放假,回家;
“終于放假了,明遠回家嗎” 舍友問明遠,
“當然回啊”明遠堅定的回答,
于是下面的場景就是三兩一群向宿舍奔去,收拾收拾東西;學生嘛一般就是這樣歸納行囊:一 ?換季不穿的衣服,換季的鞋子,或者是略帶味道的床單,二 離不開的書本;稍稍收拾就是一包,挎上背包。
吆喝一聲“回家嘍,有一起走的嗎?” ?這聲音的魅力還是很大的,一眨眼功夫,明遠,阿君,秋華,翠背著包,一道走出宿舍門,向車站走去。
從宿舍到車站需要一塊大洋的路程,如果步行需要半小時而且略帶小跑的樣子,是作伴,還是其他,她們一直成群疾走,亮閃了路人的眼睛,耳后是路人的回聲“這些孩子,急這樣”
即使這樣,不管是夏天的烈陽,冬天的寒風,還是窮到只剩5元大洋,回家從來沒有變卦。
翻過一頁回到99年的夏天,明遠同樣是面對月末回家,行李到是很快收拾好,可是翻遍全身卻不見5塊大洋的影子,回家的興奮,嘎然而止;腦子里爸媽的盼望,和眼前的無奈,讓明遠不知所措,很快明遠看到了停在遠處的自行車,小小的自行車,仿佛帶給明遠無盡的歡喜,于是明遠很快找到自行車的車主,說明了用意后。明遠如愿以償,把行李包綁在車子后面,跨上車就向家騎去,第一次騎行20公里,靠著乘車的記憶,在336省道上飛馳,卡車迎面而來,灰瞇了眼,任交匯的車夾在中間,也未改變明遠的飛馳,用力的,加快的,狠狠的踩著腳下的腳踏板,小車輪不停的轉動著,將回家的路越拉越近,沿著省道繞三彎,穿過熱鬧的街,推著自行車,在太陽下山后,月亮還沒露出臉,明遠安全到家,大嗓門的爸,看著沒有說話,心軟的媽,含淚而笑。
時光機不停的轉動,一晃眼就是十年,回家的路卻磕磕絆絆,工作,家庭,兒女這些漸漸變成牽絆,絆住了回家的腳步,拖長了回家的時間,也錯過了最后的團圓---
07年過年明遠稀罕了人民幣沒有回家團聚,跟老爸一起吃年夜飯卻永久切斷,后來自悔已晚。年輕的時候很少想到回報,更不懂得布劃將來,以為身邊的一切,會一如既往的存在,等到失去時,才恍然大悟,原來今天眼前的一切,未必明天還在原地等你。
回到現在放假的日子確定后,明遠打算著將回家納入日程,然而身邊的力量卻簇擁而來,
“最近怎么老是想著回家啊,不開心嗎?”姐姐關心的問明遠;
“沒有啊,就是想陪老娘吃個飯,喝杯小酒,聊聊天。” 明遠簡單的回答
--------
“怎么又回家了,不是才回去的嗎?孩子馬上要考試了,你不管了嗎?”男人不解的追問;
“放假四天,兩天回家陪陪老媽,回來后管孩子”明遠回答
即使最終落定,明遠卻是陷入不解,同樣的事,同樣的人,從前和現在,卻變得有些復雜,回家,好似要翻山越嶺后,才能續行。
路還是原來的路,人卻不能如學童時背包就回的簡單,成年,原來是需要先安頓身邊而后才能前行,
一條路,那么近,又這么遠,定時回家,是被一層紙的墻繼續隔斷,還是跨越,取決于你,一個需要回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