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點知道,這場友情會耗盡半生氣力,那么,蘇家明是否出現,又有何意義。
那時,作者的筆名還不叫慶山,叫安妮寶貝。那時,她還很年輕,還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那時,她有一個好了11年的朋友小C。
她們之間,像極了小說和電影中的安生和七月,她是安生,小C是七月。
小學初識,她的家庭已開始面臨支離破碎,她有著奇奇怪怪的想法和一顆自卑的心。小C與她截然不同,品學兼優,外加老師、同學的喜愛,陽光、開朗自不必說。
陰郁的她卻一眼喜歡上與她完全不同的小C,那時,她不知道,她還喜歡上了小C的生活。
當然,光環下的小C是不會多看她一眼的。她為了有朝一日能夠與小C比肩,成為小C的朋友,她無比努力。
直到某一天,小C愿意與她交朋友了。她開心至極,決心一輩子對小C好,甚過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父母和成年后的另一半。
她在心里默默地對小C說:“你知道嗎?因為你,我從安生變成七月。”
她做到了,可小C卻不需要了。因為,讓她們始料未及的是,她們之間的蘇家明出現了。
她感到疼痛,還有強烈的窒息感。就是太愛,才會,不忍放手,對小C,而不是蘇家明。
她知道,蘇家明的出現,并沒有錯,他像是一個異性的符號,沒有他,也會有張家明、王家明的出現。她愿意,不曾認識蘇家明,也沒有與蘇家明有任何交集。
她不知道,小C的自以為傲,在蘇家明面前,竟是一文不值,因為小C已愛他成魔。
她們之間開始有芥蒂,任何關于“蘇家明”的話題,都是禁忌。
原來,和她不同,在小C眼里,十多年的姐妹情深,到底抵不過一個半路殺出的蘇家明。
然而,現實中的結局,看似沒有小說中那么凄烈,她沒有死,小C也活得好好的。其實,真實的故事,往往更具摧毀力——
丁亥年七月,蘇家明死了,橫在她們之間、讓她們變得陌生和疼痛的蘇家明死了。
她以為,這會是皆大歡喜的結局,愛和恨都可以隨著她們之間第三者的消逝而消失。
她在蘇家明走后的一天晚上,給小C的郵箱發了封Email,只有主題,沒有內容。
主題是:蘇家明死了。
第二天,收到小C的回復:我知道了。
多年的情感糾葛,到頭來,只是一句平淡的發送和接收。
如果,早點知道,這場友情會耗盡半生氣力,那么,蘇家明是否出現,又有何意義。
在那場蒼白的青春里,小C曾是她的全部色彩和甜蜜,卻在青春落幕時,給她致命一擊,讓她瞬間墮入更加黑暗的地獄。
紅塵中,她忘不了小C,小C忘不了她。只是,處于同城,卻連再見的理由都找不到一個。
這樣的安生,變成七月的安生,還是安生嗎?
那個七月,早已在蘇家明死去的那個七月早上,就已經不是七月了。
- End -
我是未可,喜歡的話,就請點個贊鼓勵一下唄~還期待您的留言和故事分享喲~
希望每天“以讀書開始,以碼字結束”,如此一生,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