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手頭工作很忙的情況下,準備抽出一天去參加一個線下的讀書活動,身邊的同事各種不理解,“你這是本末倒置”、“工作都做不完還想著去玩,你心真大”,我無奈的笑笑,不做太多解釋,我唯一不該是跟不同世界的人說他們理解不了的事情,于我而言,莫不過熬點夜加個班即能把時間擠出來。當然這中間并無對錯,只是價值觀的不同
一件事對于不同人的價值是千差萬別的,我每天早上堅持6點起床讀書,寫東西,在同事看來這是很無聊、跟自己過不去的行為:你天天這么勤奮的學習,不還只跟我一樣,是個上班狗!呵呵,他猜一定沒聽過一個詞叫“均值回歸”
一件事有用與否的前面應該加一個前綴那就是:“短期”和“長期”。人生本就是在這兩個詞之間不斷的做選擇,我們身邊所經歷的事情無非分為四種:第一種短期無用,長期也無用;第二種短期有用,長期無用;第三種短期無用 ,長期有用;第四種短期有用,長期有用,第一種和第四種傻子才會選錯,所以不在討論范圍,而真正困擾著我們的則是第二和第三種情況的選擇,這是需要我們花一生要學習的課題!
我們把 思想的維度拉長來看,我們為什么會選擇做這件事,因為它是我們的剛需,餓了,吃飯是剛需,困了,睡覺是剛需,然而剛需是個相對概念,每個人的剛需都有所不同,一件事情對于你是剛需,對于他人則可能毫無意義,這個不難理解,但剛需是由什么來決定的,是什么讓你判定這個就是你的剛需,答案是價值觀,面對現在與將來之間的權衡:
第一種現在大于將來
有一個著名的雞湯大致內容如下:
說一個漁夫跟一個富豪在海邊曬太陽,富豪問他為什么不接著出海打漁呢?
漁夫反問他:我已經打足了今天的口糧,為什么還要那么辛苦的打漁?
你有了更多的魚之后,就可以拿到集市上賣呀,可以換很多錢? ? ? ? ? ? ? ? ? ?
然后呢?
然后你就可以買很多條漁船,甚至開一家公司,雇很多人幫你打漁。? ? ? ? ? ?
然后呢?
然后你的生意越做越大,接著上市,成為億萬富翁了。? ? ? ? ? ? ? ? ? ? ? ? ? ? ? ? ? ?
然后呢
然后你就可以像我一樣來海邊愜意的曬太陽了
我現在不正在這么做嗎?
雞湯到此為止,雞湯大師笑而不語,等你參悟!如果賺錢的結果跟漁夫一樣都是為了一種體驗,那賺錢的意義在哪里呢?
甩甩你的大腦,清醒一下吧,富豪明天離開海邊后可以豪車接送,去周游世界,而漁夫還是那個只能曬太陽的漁夫!這類人信奉活在當下、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可是“今朝的酒“,是從哪里來的?你所處的現狀是什么構成的?
所謂“現狀”,本質上講,無非是“過往的積累”,你現階段的生活是過往努力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們常說的努力改變現狀這句話是不正確的,你能改變的只有將來,而面對這種情況人們通常會有以下三種選擇,第一種認了,然后抱怨不公平;第二種鋌而走險,最后成了不法分子;第三種則是從現在起開始積累。
第二種未來大于現在
認識到現狀是過往的積累,而過去和現在都不能被改變,這就需要我們著眼未來!剛需這個東西常常不應該是被動接受的,若是順著天性,懶惰是剛需、貪婪是剛需,而這些都將只會讓你變得目光短淺,所以一切的進步和成長都是在不斷重新選擇剛需的過程,把那些看似短期無用,而長期有用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剛需,不斷對自己進行思想暗示!
我是做人力資源 工作的,一個月之前我努力的在思考尋找自己的下一個剛需,如果從現階段來說無非是學點人力資源知識,而如果著眼未來,就是另當別論了,最終我選擇了平面設計的學習培訓班,雖然對于現階段它無疑是在“浪費時間”(被我的那個同事知道了,估計又是一頓數落),可我知道它一定能推動我未來的生活,當然這個過程肯定是很痛苦的,下了班我急匆匆的趕去五公里外的成人學校,回來時已經是很晚了,但 真正能堅持下去的是看你活在多久的未來,如果是活在明天,沒關系,不用學平面設計一樣生活,不!是過的更舒服,因為每天可以省下3個小時任自己揮霍,可如果是活在1年之后的未來,這就顯得是那么緊迫了,因為那個時候,設計很大可能是職場的剛需了,所以選擇是未來的剛需,而把未來大于現在內化成自己的價值觀,是擁有更有價值的剛需的前提。
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之所以我們有截然相反的觀點,是因為他認為現在大于未來,活在當下,而我則是未來大于現在的堅定擁護者,活在未來,兩個活在不同世界的人自然會有代溝!我們不能一味的認為活在當下的就是消極的處事觀,這取決于你的自我需求,但無論你怎樣選擇,都不妨礙你正確的認識這個世界,而正確的認識這個世界一定會指導你做出更精準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