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工作分配,他一路懟到萬歲爺,最終創造出《千里江山圖》

9月15日-12月14日,“孤篇絕冠”的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展出,要知道這幅畫上世紀僅展出兩次,一次在50年代,另一次在80年代末,此后在庫房里待了近三十年。

本世紀僅在2013年全卷展示,本次展覽消息一經發出,關于畫作的報道紛至沓來,然而,關于畫幅作者的介紹少之又少,就連名字也是從題跋中獲悉的,這個在十八歲創作出足以與千里壯闊國土相輝映的曠世巨作的少年,二十來歲就告別人世,僅憑一副作品名垂千古,留給世人無盡想象,他是怎么完成創作的呢?

時勢造英雄

我們得從他出生的時代說起,宋代是中國山水畫史上的一座高峰,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愛好書畫,在位期間建立了畫學(翰林圖畫院),將當時各地的優秀畫家召至京師,并且直接領導畫院。

彼時,畫院由一個單純為產出畫作而設的創作機構演變成了兼具教學功能的藝術學院,類似于今天的中央美術學院,王希孟在畫學要學習如何畫人物、山水、還要學習篆字書寫《易》《尚書》《莊子》《列子》等經典。

三年后的畢業考試王希孟同學沒有通過,被安排去文書庫當了一名小吏,主要負責檔案的抄寫、登錄和排架,年少氣盛的他自然心有不甘,頻頻作畫進獻,希望引起徽宗注意。

或許是被希孟的執著勤奮打動,徽宗開始親自教他畫畫。

他上頭有人

關于這幅畫作者的信息,我們是從題跋中得知的,題跋中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蔡京,他和王希孟是什么關系呢?如果你以為蔡京僅僅只是為之著題跋,就圖樣圖森破了。

《千里江山圖》題跋:“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逐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己”

前面提到王希孟畫學畢業考試沒有通過,那之前的作畫又是怎么被宋徽宗看到的呢?

史料記載,王希孟十一歲入畫學,而古代“志于學”的年齡通常是十五歲,他上頭那個推薦人極有可能是蔡京,畢業后王希孟被發配至文書庫,時逢蔡京被貶為太子少保、遷居杭州退休。

政和二年(1112年),蔡京被宋徽宗召回京師,官復宰相,封魯國公,王希孟拿蔡京當“伯樂”,但蔡京“天資兇譎,舞智御人”,為了獻媚宋徽宗,投其所好,他頻頻將蔡京的畫作進獻給皇上,說到底,蔡京是王希孟和宋徽宗之間的紐帶。

有錢、任性,隨便造

即使身為徽宗的學生,他的職務仍舊是小吏,月收入也就一貫(一千錢),我們都知道《千里江山圖》是畫在絹上的,所使用的絹,織得緊密、平整,是北宋上等的“宮絹”,普通絹價在大觀元年(1107年)每匹一千五百錢,《千里江山圖》所用宮絹長四丈(門幅近兩尺寬),撇開顏料和筆墨等開支,至少值八百錢。

畫這樣一幅高頭大卷,需要有足夠大的場地,僅僅用文書庫的工余時間來畫,要想不到半年的時間完成,還須“突擊”,加班加點。王希孟在繪制《千里江山圖》卷的半年時間里,可以確定暫時離開了文書庫,專心趕工繪畫。

上:青金石 下:孔雀石

《千里江山圖》一直深藏宮中,即便是故宮內部研究人員也很少能一睹畫卷真容,因為畫卷上的石青、石綠是礦物原料,顏色很厚,年代久遠太過脆弱,一旦展開,畫卷顏色容易剝落。

“青綠”是中國繪畫的一種傳統著色方法,一般用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為主要顏料,敷色亮麗,極具裝飾性,需要用青金石和孔雀石磨粉,單聽名字就覺得很貴。

《千里江山圖》局部

從畫里可以看出石頭頂部以汁綠接染,再以石青或石綠罩染,青金因其色如天很受中外帝王的器重,孔雀石則因其顏色像孔雀羽毛的斑點而得名,也正是宋徽宗對宋代繪畫事業的投入,為王希孟創作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被上帝挑中的孩子

這長達12米的巨幅山水畫是手繪的,繪畫講究手藝第一,手藝之上是眼光,眼光分兩層,一是指觀察之眼;另一個對畫幅的判斷,屬于經驗范疇,而年僅十八歲的王希孟論經驗不可與同時期李成和范寬相提并論;觀察之眼不可學不可教,同一片風景庸才和天才畫是不一樣的。

陳丹青曾有這樣一種比喻:十八歲的感知功能是全息的,一個少年看世界,簡直渾身都是攝像頭。

王希孟畫像

年輕的希孟接到命題,他對眼前世界充滿好奇、動心和熱愛,加之以宋徽宗的指點,詳確動人的細節躍然紙上。

隋唐五代,包括北宋的大家找不出一幅畫,可以收納那么多自成格局的景別,通常成年老熟的大師喜歡做減法,也就是所謂取舍和概括。十八歲英年的王希孟卻忙著做加法,人在十八歲年紀才會有這股子雄心和細心,不枝蔓,不繁雜,通篇貴氣,清秀逼人,那就是他的天賦了,就連西洋人都說那是上帝讓他干了這件事。

“我們想象中國古典畫家的時候都是白胡子老人,明清文人畫確立了山水畫中的老人符號,晚清齊白石、張大千又坐實了這類符號的單一形象,在千里江山圖中,我分明看見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18歲,長幾歲,小幾歲,不會有千里江山圖,他好像知道,過了幾年就死了。”——陳丹青

了解了這個少年作畫的故事后,不難發現,一切看似偶然的事情實則必然,畫里理想的世界是一個少年的遐想,紅塵世俗紛繁嘈雜,不妨讓靈魂從嬰兒做起,像童年那樣,咬著畫筆,對世界報以純真、好奇和洶涌的愛意。

最后,重溫一下這繁華的史詩《千里江山圖》

請橫過手機欣賞?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一副青綠山水畫卷徐徐呈現在所有觀眾面前,讓國人為之自豪,讓世人為之震撼。這幅畫卷就是——...
    上官秋月閱讀 5,634評論 0 4
  • 認識css: 指層疊樣式表,控制頁面布局和樣式。 html和css的關系: html結構層 負責從語義的角度搭建頁...
    markling閱讀 277評論 0 0
  • 毎次回到鄉下家里都有一種身心被洗滌的感覺,仿佛回到童年,輕松自在,所有的煩惱問題都暫停,歸零。家里的飯菜也格外暖胃...
    愛笑的胖妞閱讀 306評論 0 0